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 第11-25页 |
1.1 积极情绪 | 第11-15页 |
1.1.1 积极情绪的定义 | 第12页 |
1.1.2 积极情绪的分类 | 第12-13页 |
1.1.3 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 | 第13-14页 |
1.1.4 积极情绪的作用 | 第14-15页 |
1.2 积极情绪之感恩 | 第15-18页 |
1.2.1 感恩的概念 | 第15页 |
1.2.2 感恩的作用 | 第15-18页 |
1.3 积极情绪之敬畏 | 第18-20页 |
1.3.1 敬畏的概念 | 第18页 |
1.3.2 敬畏的作用 | 第18-20页 |
1.4 娱乐视频与积极情绪 | 第20-21页 |
1.4.1 情绪作为观看视频媒介的一种结果 | 第20页 |
1.4.2 情绪作为选择视频媒介的一个动机 | 第20-21页 |
1.4.3 情绪作为视频媒介产生效应的一个机制 | 第21页 |
1.5 微信公众平台与娱乐视频 | 第21-23页 |
1.5.1 微信与微信公众平台 | 第21-22页 |
1.5.2 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现状 | 第22-23页 |
1.5.3 微信公众平台传送娱乐视频的优势 | 第23页 |
1.6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1.6.1 研究局限 | 第23-24页 |
1.6.2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2 预实验 | 第25-32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2.2.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2.2.2 研究工具 | 第25-27页 |
2.2.3 研究程序 | 第27-28页 |
2.3 研究结果 | 第28-30页 |
2.3.1 情绪各项目的主成分分析 | 第28-29页 |
2.3.2 挑选视频刺激 | 第29-30页 |
2.4 小结 | 第30-32页 |
3 正式实验 | 第32-39页 |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32-33页 |
3.1.1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3.1.2 研究假设 | 第32-3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3-38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33-35页 |
3.2.2 研究工具 | 第35-37页 |
3.2.3 研究设计与程序 | 第37-38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38-39页 |
4 结果 | 第39-50页 |
4.1 三种视频条件下的被试在各因变量基线水平上的比较 | 第39-40页 |
4.2 娱乐视频诱发积极情绪的效果 | 第40-41页 |
4.3 娱乐视频对心理资源的影响 | 第41-44页 |
4.3.1 娱乐视频对共情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2 娱乐视频对谦虚的影响 | 第43-44页 |
4.4 娱乐视频对社会资源的影响 | 第44-47页 |
4.4.1 娱乐视频对社会支持的影响 | 第44-45页 |
4.4.2 娱乐视频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 | 第45-47页 |
4.5 娱乐视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第47-50页 |
4.5.1 娱乐视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第47-49页 |
4.5.2 娱乐视频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5 讨论 | 第50-55页 |
5.1 娱乐视频诱发积极情绪的效果 | 第50-51页 |
5.2 娱乐视频的对心理资源、社会资源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 第51-55页 |
5.2.1 娱乐视频对心理资源的影响 | 第51-52页 |
5.2.2 娱乐视频对社会资源的影响 | 第52-53页 |
5.2.3 娱乐视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第53-55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5-5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6.2 局限性与建议 | 第55-57页 |
6.2.1 研究局限性 | 第55-56页 |
6.2.2 对实际应用的建议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