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乘客出行服务的交通信号控制模型与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论文研究来源 | 第13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3.1 交叉口行人过街通行研究 | 第15-17页 |
1.3.2 公交准点性控制方法研究 | 第17-19页 |
1.3.3 信号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 第19-21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乘客出行服务需求分析及交通信号控制基础 | 第24-32页 |
2.1 乘客出行服务需求分析 | 第24-26页 |
2.1.1 便利性 | 第24-25页 |
2.1.2 准点性 | 第25-26页 |
2.1.3 快速性 | 第26页 |
2.2 交通信号控制基础 | 第26-31页 |
2.2.1 慢行交通管理与控制 | 第27-28页 |
2.2.2 信号交叉口延误控制 | 第28-29页 |
2.2.3 干道信号协调控制 | 第29-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乘客连续化通行绿波设计及延误模型 | 第32-48页 |
3.1 连续化通行绿波分析 | 第32-35页 |
3.2 连续化通行延误模型 | 第35-41页 |
3.2.1 延误模型分析 | 第35-39页 |
3.2.2 延误模型通式 | 第39-41页 |
3.3 连续化通行管控策略设计 | 第41-43页 |
3.3.1 设计流程 | 第41页 |
3.3.2 设计方法 | 第41-43页 |
3.4 案例分析 | 第43-45页 |
3.5 仿真验证 | 第45-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基于相位裕量时间的公交准点性控制模型 | 第48-60页 |
4.1 问题描述 | 第48-50页 |
4.2 基本假定与参数 | 第50-51页 |
4.2.1 基本假定 | 第50页 |
4.2.2 参数说明 | 第50-51页 |
4.3 准点性控制模型 | 第51-54页 |
4.4 变量关系说明 | 第54页 |
4.5 案例分析 | 第54-58页 |
4.5.1 相位裕量时间敏感性分析 | 第55-56页 |
4.5.2 基于准点率模型的计划时刻表制定方法 | 第56-58页 |
4.6 仿真验证 | 第58-5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基于OD的公交路径绿波协调控制优化模型 | 第60-79页 |
5.1 公交站点OD数据采集 | 第60-62页 |
5.1.1 设计流程 | 第60-61页 |
5.1.2 设计方法 | 第61-62页 |
5.2 公交路径协调控制模型 | 第62-71页 |
5.2.1 双向绿波协调控制 | 第62-64页 |
5.2.2 约束条件 | 第64-66页 |
5.2.3 目标函数 | 第66-69页 |
5.2.4 数学模型 | 第69-71页 |
5.3 相位时间分配与绿波带宽计算 | 第71-72页 |
5.3.1 相位时间分配 | 第71-72页 |
5.3.2 绿波带宽计算 | 第72页 |
5.4 案例分析 | 第72-76页 |
5.5 仿真验证 | 第76-7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第79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附表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