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葵花拱桥温度效应及温度疲劳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研究意义第10页
    1.2 葵花拱桥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国内外混凝土桥温度效应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 国内外混凝土结构疲劳问题研究现状第14-15页
    1.5 课题来源及本文主要工作第15-16页
        1.5.1 课题来源第15页
        1.5.2 本文主要工作第15-16页
第二章 桥梁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基本理论第16-23页
    2.1 温度场基本概念第16-17页
        2.1.1 温度场定义第16页
        2.1.2 温度场影响因素及温度荷载第16-17页
    2.2 温度场的分析方法第17-19页
        2.2.1 导热微分方程第17页
        2.2.2 导热微分方程的定解条件第17-18页
        2.2.3 导热微分方程的求解第18-19页
    2.3 温度应力与温度应变分析第19-22页
        2.3.1 温度应力的结构力学解法第19-20页
        2.3.2 温度应力的有限元解法第20-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葵花拱桥温度效应有限元分析第23-51页
    3.1 工程概况第23-24页
    3.2 材料热物理性能第24页
    3.3 温度场数值模拟计算参数分析第24-32页
        3.3.1 太阳辐射第24-29页
        3.3.2 大气温度第29-30页
        3.3.3 综合换热系数第30-31页
        3.3.4 综合气温第31-32页
    3.4 温度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第32-34页
        3.4.1 温度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2-33页
        3.4.2 温度场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33-34页
    3.5 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第34-45页
        3.5.1 温度场的分布第34-38页
        3.5.2 温度时程变化第38-42页
        3.5.3 主拱温度梯度曲线第42-45页
    3.6 葵花拱桥温度效应分析第45-49页
        3.6.1 葵花拱桥温度应力分布情况第45-47页
        3.6.2 关键点温度应力时程变化分析第47-49页
    3.7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葵花拱桥温度场实验验证第51-58页
    4.1 凤凰二桥温度场实验方案第51-52页
    4.2 温度场测试结果及与有限元模拟的对比第52-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疲劳分析基本理论第58-64页
    5.1 疲劳应力和疲劳抗力曲线第58页
    5.2 钢筋混凝土的疲劳破坏第58-60页
        5.2.1 混凝土的疲劳破坏第58-59页
        5.2.2 钢筋的疲劳破坏第59-60页
        5.2.3 钢筋腐蚀及应力集中下的疲劳破坏第60页
    5.3 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第60-61页
    5.4 荷载谱及雨滴计数法第61-62页
    5.5 桥梁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第62页
    5.6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六章 葵花拱桥温度疲劳分析第64-75页
    6.1 主拱箱梁截面ANSYS分析的参数设置第64页
    6.2 恒载作用下结构应力分布第64-65页
    6.3 温度疲劳寿命预测第65-67页
        6.3.1 结构完好时的疲劳破坏第65-66页
        6.3.2 考虑各不利因素时的疲劳破坏第66-67页
    6.4 混凝土材料温度疲劳损伤本构模型第67-72页
        6.4.1 温度疲劳损伤残余应变第67-70页
        6.4.2 温度疲劳损伤本构关系第70-72页
    6.5 温度疲劳对结构长期变形的影响第72-73页
    6.6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结论第75-76页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答辩委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乘客出行服务的交通信号控制模型与方法研究
下一篇:广东省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工程技术优化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