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化学论文

人教版中学化学教科书中关于烃的衍生物知识的衔接性分析与教学建议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6页
        1.1.1 有机化学在社会中的重要性第12页
        1.1.2 有机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第12-13页
        1.1.3 研究背景第13-16页
    1.2 研究意义第16页
    1.3 研究现状第16-22页
        1.3.1 文章数量的统计分析第17-18页
        1.3.2 文章内容的统计分析第18页
        1.3.3 广义上有关教法和学法的衔接性研究第18-20页
        1.3.4 具体知识呈现的衔接性研究第20-21页
        1.3.5 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衔接性研究第21-22页
    1.4 研究设计第22-24页
        1.4.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4.2 研究方法第23-24页
2 理论依据第24-26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4页
        2.1.1 衔接第24页
        2.1.2 烃的衍生物第24页
    2.2 基本理论第24-26页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4-25页
        2.2.2 学习的迁移理论第25-26页
3 化学课程标准的衔接性分析第26-36页
    3.1 描述课程目标的“行为动词”的衔接性分析第26-27页
    3.2 描述“学习要求”与“建议”的衔接性分析第27-28页
        3.2.1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对烃的衍生物的“学习要求”与“建议”第27页
        3.2.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烃的衍生物的“学习要求”与“建议”第27-28页
        3.2.3 “学习要求”与“建议”体现衔接性第28页
    3.3 烃的衍生物三维目标的衔接性分析第28-36页
        3.3.1 醇三维目标的衔接性分析第28-30页
        3.3.2 酸三维目标的衔接性分析第30-31页
        3.3.3 糖类三维目标的衔接性分析第31-32页
        3.3.4 油脂三维目标的衔接性分析第32-33页
        3.3.5 蛋白质三维目标的衔接性分析第33-34页
        3.3.6 有机高分子三维目标的衔接性分析第34-36页
4 人教版教科书中烃的衍生物的衔接性分析及特点第36-57页
    4.1 烃的衍生物的衔接性分析第36-43页
        4.1.1 “醇”相关知识在教科书中呈现的衔接性第37-38页
        4.1.2 “酸”相关知识在教科书中呈现的衔接性第38-39页
        4.1.3 “糖类”相关知识在教科书中呈现的衔接性第39-41页
        4.1.4 “油脂”相关知识在教科书中呈现的衔接性第41-42页
        4.1.5 “蛋白质”相关知识在教科书中呈现的衔接性第42-43页
    4.2 人教版教科书中烃的衍生物的衔接特点第43-57页
        4.2.1 内容广度增加,系统性增强第43-49页
        4.2.2 知识深度加深,对理解本质的要求提高第49-53页
        4.2.3 体现前后联系,避免简单重复第53-54页
        4.2.4 活动要求提高,强化能力发展第54-57页
5 关于烃的衍生物衔接的教学建议第57-63页
    5.1 不同阶段要把握好深广度第57-59页
        5.1.1 悉心研读课程标准,从教学三维目标出发第57页
        5.1.2 与生活、生产建立联系第57页
        5.1.3 由学生兴趣介入、逐步深化第57-58页
        5.1.4 利用迁移策略、举一反三第58页
        5.1.5 练习对比、以故引新第58-59页
        5.1.6 “点”、“面”结合理论,建构知识网络第59页
        5.1.7 抓住官能团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第59页
    5.2 建立内容的前后联系第59-60页
    5.3 逐步强化学生活动的要求第60-61页
        5.3.1 充分利用实验,做好衔接教学工作第60-61页
        5.3.2 将有机化学实验生活化第61页
    5.4 授鱼→授渔,落实“学会学习”课程理念第61-63页
6 结语第63-65页
    6.1 研究结论第63-64页
    6.2 不足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附录第68-7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TS教育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学化学实验教育功能的宏观统一与微观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