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10-22页 |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三、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 (一)地方高校 | 第17页 |
| (二)高校教师 | 第17-18页 |
| (三)参与管理 | 第18页 |
| (四)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 第18-19页 |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第一章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与地方高校利益相关者 | 第22-29页 |
|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 | 第22-26页 |
| 一、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起源及内涵 | 第22-23页 |
| 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发展 | 第23页 |
| 三、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特征 | 第23-24页 |
| 四、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应用 | 第24-26页 |
| 第二节 地方高校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 第26-29页 |
| 一、地方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 | 第26-27页 |
| 二、地方高校外部利益相关者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研究分析 | 第29-34页 |
| 第一节 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分析 | 第29-31页 |
| 一、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 | 第29页 |
| 二、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层次 | 第29页 |
| 三、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 | 第29-30页 |
| 四、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 | 第30页 |
| 五、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要求 | 第30-31页 |
| 第二节 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义 | 第31-32页 |
| 一、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意义 | 第31页 |
| 二、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消极意义 | 第31-32页 |
| 第三节 影响地方高校教师参与管理的因素 | 第32-34页 |
| 一、法律、制度因素 | 第32-33页 |
| 二、高校因素 | 第33页 |
| 三、教师自身因素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证分析——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 | 第34-47页 |
| 第一节 云南财经大学基本情况介绍 | 第34-35页 |
| 一、云南财经大学发展概况 | 第34-35页 |
| 二、云南财经大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基本情况 | 第35页 |
| 第二节 云南财经大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35-42页 |
| 一、调查目的 | 第35-36页 |
| 二、调查对象 | 第36页 |
| 三、调查形式 | 第36-37页 |
| 四、调查结果分析 | 第37-42页 |
| 第三节 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2-47页 |
| 一、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 二、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4-47页 |
| 第四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对策分析 | 第47-53页 |
| 第一节 建立完善的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制度 | 第47-49页 |
| 一、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 第47-48页 |
| 二、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 | 第48-49页 |
| 三、建立听证会制度 | 第49页 |
| 第二节 优化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环境 | 第49-50页 |
| 第三节 提高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 第50-51页 |
| 一、提高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 | 第50页 |
| 二、提高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 | 第50-51页 |
| 三、提高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技能 | 第51页 |
| 第四节 完善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 | 第51-53页 |
| 一、完善决策咨询机制 | 第51页 |
| 二、完善激励机制 | 第51-52页 |
| 三、完善监督机制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附录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