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零距离—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方案设计与实践探索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一、小组缘起与设计 | 第10-13页 |
(一) 儿童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 第10页 |
(二) 亲子沟通平行小组 | 第10-11页 |
1. 平行小组的经验 | 第10页 |
2. 亲子沟通平行小组可行性分析 | 第10-11页 |
(三) XX小学亲子关系现状分析 | 第11页 |
1. 亲子关系问卷分析总结 | 第11页 |
2. XX小学亲子沟通需求分析 | 第11页 |
(四) 主要设计思路 | 第11-13页 |
二、文献回顾与小组理论支持 | 第13-16页 |
(一) 文献回顾 | 第13-14页 |
1. 社会工作角度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 | 第13-14页 |
2. 心理学角度的“父母效能训练” | 第14页 |
(二) 理论支持 | 第14-16页 |
1.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 第14-15页 |
2. 社会学习理论 | 第15页 |
3. 社会工作的信念 | 第15-16页 |
三、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方案设计 | 第16-31页 |
(一) 主要目的 | 第16页 |
1. 总目的 | 第16页 |
2. 具体目标 | 第16页 |
(二) 时间安排表 | 第16页 |
1. 2012年2月13--3月8日 | 第16页 |
2. 2012年3月9--4月13日 | 第16页 |
3. 2012年4月14--4月20日 | 第16页 |
(三) 宣传招募方法 | 第16-17页 |
1.发放问卷 | 第16页 |
2.初歩筛选 | 第16页 |
3.面试 | 第16-17页 |
4. 确定小组成员 | 第17页 |
(四) 小组性质 | 第17页 |
(五) 小组节数 | 第17页 |
(六) 小组活动地点 | 第17页 |
(七) 工作员及分工 | 第17页 |
1. 驻校社工 | 第17页 |
2. 家长学校社工 | 第17页 |
(八) 评估方法 | 第17-18页 |
(九) 预计困难和解决办法 | 第18页 |
1. 预计困难 | 第18页 |
2. 解决办法 | 第18页 |
(十) 经费预算 | 第18-19页 |
(十一) 小组具体内容 | 第19-31页 |
1. 第一节 | 第19-22页 |
2. 第二节 | 第22-25页 |
3. 第三节 | 第25-26页 |
4. 第四节 | 第26-29页 |
5. 第五节 | 第29-30页 |
6. 第六节 | 第30-31页 |
四、小组检讨 | 第31-36页 |
(一) 第一节 | 第31-32页 |
1. 小组情况反思 | 第31页 |
2. 社工检讨 | 第31页 |
3. 改进办法 | 第31-32页 |
(二) 第二节 | 第32页 |
1. 小组情况反思 | 第32页 |
2. 社工检讨 | 第32页 |
3. 改进办法 | 第32页 |
(三) 第三节 | 第32-33页 |
1. 小组情况反思 | 第32-33页 |
2. 社工检讨 | 第33页 |
3. 改进办法 | 第33页 |
(四) 第四节 | 第33-34页 |
1. 小组情况反思 | 第33页 |
2. 社工检讨 | 第33-34页 |
3. 改进办法 | 第34页 |
(五) 第五节 | 第34-35页 |
1. 小组情况反思 | 第34页 |
2. 社工检讨 | 第34页 |
3. 改进办法 | 第34-35页 |
(六) 第六节 | 第35-36页 |
1. 小组情况反思 | 第35页 |
2. 社工检讨 | 第35页 |
3. 改进办法 | 第35-36页 |
五、结论 | 第36-40页 |
(一) 小组开展的优势 | 第36页 |
1. 社工的优势 | 第36页 |
2. 子女的优势 | 第36页 |
3. 家长的优势 | 第36页 |
(二) 小组开展中的不足 | 第36-37页 |
1. 需求调查 | 第36页 |
2. 组前会谈 | 第36-37页 |
3. 小组内容针对性 | 第37页 |
(三) 小组经验 | 第37-40页 |
1. 案主自决原则 | 第37页 |
2. 服务对象特点决定小组活动内容 | 第37页 |
3. 小组突发情况处理 | 第37-38页 |
4. 小组评估 | 第38-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附录一:XX小学“沟通零距离”亲子平行小组通知书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