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论声乐演唱中混声比例与女高音声部演唱风格特点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5页
2 声乐艺术概述第15-19页
    2.1 声乐艺术的起源第15-16页
    2.2 古代声乐艺术的审美第16-17页
    2.3 现代声乐艺术及审美第17-19页
3 声部的划分及其特点第19-26页
    3.1 声部的基本划分第19-26页
        3.1.1 男高音(Tenor)第19-21页
        3.1.2 男中音(Britona)第21-22页
        3.1.3 女高音第22-24页
        3.1.4 女中音第24-26页
4 女高音声部鉴定的新探索第26-32页
    4.1 传统女高音声部鉴定方法第26-29页
        4.1.1 医学鉴定第26-27页
        4.1.2 音域的判断第27-28页
        4.1.3 换声点的位置第28页
        4.1.4 音质的特色第28-29页
    4.2 女高音声部鉴定的新探索第29-32页
        4.2.1 脱离生理条件的声部分类第29-30页
        4.2.2 通过调节混声比例突破声部的局限性第30-32页
5 女高音声部的演唱特点及审美特征第32-38页
    5.1 女高音的演唱特点及混声比例的作用第32页
    5.2 女高音混声的使用及头声与胸声的搭配平衡第32-34页
    5.3 女高音声部的审美特征第34-36页
    5.4 女高音声部发展趋势第36-38页
6 混声比例在女高音演唱中的实际运用第38-50页
    6.1 通过分析经典作品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女高音唱段第38-43页
        6.1.1 《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第39-40页
        6.1.2 第二幕第40-41页
        6.1.3 《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第41-43页
    6.2 通过分析著名歌唱家玛利亚·卡拉斯的演唱第43-47页
        6.2.1 《亲切的名字》选自威尔第的歌剧《弄臣》第44-45页
        6.2.2 《美狄亚》和《诺尔玛》第45-46页
        6.2.3 《卡门》中卡门的咏叹调第46-47页
    6.3 通过分析当代著名歌唱家塞西莉亚·芭托丽的演唱第47-50页
        6.3.1 巴洛克时期第48页
        6.3.2 古典时期第48-49页
        6.3.3 浪漫派时期第49-50页
7 总结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建筑承包商国际核心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高速电动轮系统驱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