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化学“学案导学”的应用研究--以岳阳县第二中学为例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10-14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12-14页 |
| 2. “学案导学”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 2.1 学案的概念 | 第14页 |
| 2.2 “学案导学”的概念 | 第14页 |
| 2.3 “学案导学”模式形成的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 2.3.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4-15页 |
|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5页 |
| 2.3.3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第15-16页 |
| 3. “学案导学”的理论模型构建 | 第16-27页 |
| 3.1 学案的编写原则 | 第16-17页 |
| 3.1.1 主体性原则 | 第16页 |
| 3.1.2 启发性原则 | 第16页 |
| 3.1.3 层次化原则 | 第16-17页 |
| 3.1.4 探究性原则 | 第17页 |
| 3.2 学案编写的流程、栏目 | 第17-26页 |
| 3.2.1 学案编写的流程 | 第17页 |
| 3.2.2 学案编写的栏目 | 第17-26页 |
| 3.3 “学案导学”课堂实施的基本步骤 | 第26-27页 |
| 4.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学案设计案例及评析 | 第27-46页 |
| 4.1 元素化合物知识特点 | 第27-28页 |
| 4.2 案例评析 | 第28-46页 |
| 4.2.1 情景创设型学案 | 第28-38页 |
| 4.2.2 知识引导型学案 | 第38-46页 |
| 5. “学案导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第46-53页 |
| 5.1 实验目的与研究假设 | 第46页 |
| 5.2 实验设计 | 第46页 |
| 5.3 实验过程 | 第46-47页 |
| 5.4 结果分析与反思 | 第47-53页 |
| 5.4.1 教师篇 | 第47-48页 |
| 5.4.2 学生篇 | 第48-53页 |
| 6.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录 | 第57-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