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倾向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12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方法第7-1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7-8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8-9页
  三、研究的方法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一、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新特点第10页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第10页
  三、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对策第10-12页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第12-18页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涵义及其功能第12-14页
  一、人际交往的涵义第12页
  二、人际交往的功能第12-14页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理论渊源第14-18页
  一、中国传统儒家人际交往思想是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借鉴第14-16页
  二、"人际需求理论"是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基础第16-18页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第18-27页
 第一节 调查基本情况介绍第18-22页
  一、调查样本分析第18页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基本状况第18-22页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良倾向及其具体表现第22-27页
  一、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倾向的界定第22-23页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良倾向具体表现第23-27页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倾向产生的原因分析第27-34页
 第一节 家庭方面的原因第27-28页
  一、家庭教育第27-28页
  二、家庭结构第28页
  三、家庭的和谐程度第28页
 第二节 学校的原因第28-30页
  一、传统应试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延伸影响第28-29页
  二、高校管理体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第29-30页
 第三节 社会方面的原因第30-32页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价值观的影响第31页
  二、社会不正之风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第31页
  三、虚拟网络的广泛发展影响大学生现实的人际交往第31-32页
  四、传统观念中不良观念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第32页
 第四节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第32-34页
  一、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第32-33页
  二、大学生人格的差异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第33-34页
第四章 引导大学生正确人际交往的对策第34-41页
 第一节 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第34-36页
  一、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第34-35页
  二、大学生应正确进行自我认知第35-36页
 第二节 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第36页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第36页
  二、转变家庭教育理念第36页
 第三节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第36-39页
  一、学校教育应重视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引导第36-37页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第37-39页
 第四节 创设健康的社会环境第39-41页
  一、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第39页
  二、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附录: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第44-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研究
下一篇:美国新品格教育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