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控制系统仿真的特点与应用 | 第15-20页 |
1.1.1 控制系统仿真概念 | 第15-16页 |
1.1.1.1 控制系统 | 第15-16页 |
1.1.1.2 仿真 | 第16页 |
1.1.2 控制系统仿真分类 | 第16-17页 |
1.1.2.1 数学仿真 | 第16页 |
1.1.2.2 半物理仿真 | 第16页 |
1.1.2.3 物理仿真 | 第16-17页 |
1.1.3 控制系统仿真过程 | 第17-18页 |
1.1.4 控制系统仿真特点 | 第18页 |
1.1.5 控制系统仿真应用 | 第18-20页 |
1.1.5.1 控制系统分析、设计与试验 | 第19页 |
1.1.5.2 训练与教育 | 第19-20页 |
1.2 控制系统仿真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1.2.1 控制系统在燃气涡轮发动机中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1.2.1.1 单变量控制和多变量控制 | 第20-22页 |
1.2.1.2 机械液压式控制器和数字电子控制器 | 第22页 |
1.2.1.3 推进系统各部分独立控制与综合控制 | 第22-23页 |
1.2.1.4 传统发动机控制和基于模型的智能数字发动机控制 | 第23-24页 |
1.2.2 仿真技术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3 燃气轮机的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1.3.1 燃气轮机概述 | 第25-26页 |
1.3.1.1 燃气轮机主要结构 | 第25页 |
1.3.1.2 燃气轮机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1.3.2 燃气轮机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3.2.1 世界燃气轮机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1.3.2.2 国内燃气轮机发展现状 | 第27页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7-30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7-2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第2章 用于航空发动机的燃气轮机数学模型建立 | 第30-50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面向对象的燃气轮机稳态仿真 | 第30-39页 |
2.2.1 部件级稳态模型研究 | 第30-37页 |
2.2.1.1 部件级数学模型及其SIMULINLK实现 | 第31-36页 |
2.2.1.2 燃气轮机稳态共同工作方程 | 第36-37页 |
2.2.1.3 稳态共同方程的求解方法 | 第37页 |
2.2.2 稳态SIMULINK模型构建与仿真 | 第37-39页 |
2.2.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9页 |
2.3 面向对象的燃气轮机动态仿真 | 第39-49页 |
2.3.1 燃气轮机动态性能仿真方法 | 第39-42页 |
2.3.1.1 变比热的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2.3.1.2 燃烧室油气比的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2.3.2 SIMULINK动态仿真模型实现 | 第42-46页 |
2.3.2.1 面向对象的部件模块设计 | 第42-45页 |
2.3.2.2 整体动态仿真模型建立 | 第45-46页 |
2.3.3 动态仿真实例验证 | 第46-48页 |
2.3.4 动态模型进一步改进方法 | 第48-49页 |
2.3.4.1 可调导叶(VSV) | 第48页 |
2.3.4.2 放气阀(BOV) | 第48-49页 |
2.3.4.3 涡轮可变面积喷嘴(VAN) | 第4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综合控制系统试验平台设计和仿真试验的研究 | 第50-70页 |
3.1 引言 | 第50-51页 |
3.2 综合控制系统试验平台设计 | 第51-58页 |
3.2.1 试验平台建设目的 | 第51页 |
3.2.2 试验平台组成 | 第51-52页 |
3.2.3 试验平台的关键技术及解决途径 | 第52-58页 |
3.2.3.1 适用于控制系统仿真的模型 | 第52-53页 |
3.2.3.2 模型输入参数的采集 | 第53-54页 |
3.2.3.3 模型输出参数的转换控制 | 第54-58页 |
3.3 燃气轮发动机综合控制系统仿真试验平台 | 第58-60页 |
3.4 燃气轮发动机数学模型建立 | 第60-62页 |
3.5 半物理仿真试验 | 第62-68页 |
3.5.1 起动试验 | 第62-63页 |
3.5.2 全系统开环试验 | 第63-65页 |
3.5.3 动态响应试验 | 第65-66页 |
3.5.4 全系统闭环试验 | 第66-68页 |
3.5.4.1 不连综合调节器的模型调试 | 第66-68页 |
3.5.4.2 连综合调节器模型调试 | 第6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4章 燃气轮机燃油系统控制与仿真的研究 | 第70-86页 |
4.1 引言 | 第70页 |
4.2 燃油系统设计要求 | 第70-71页 |
4.3 燃油系统设计 | 第71-79页 |
4.3.1 燃油系统原理设计 | 第71-74页 |
4.3.2 参数设计 | 第74-75页 |
4.3.3 性能分析 | 第75-79页 |
4.3.3.1 压力特性分析 | 第75-77页 |
4.3.3.2 计量活门控制特性分析 | 第77-78页 |
4.3.3.3 叶片角度控制特性分析 | 第78-79页 |
4.4 燃油与叶片角控制系统方案 | 第79-81页 |
4.4.1 燃油与叶片角控制系统功能 | 第79页 |
4.4.2 燃油与叶片角控制系统设计 | 第79-80页 |
4.4.3 系统控制原理 | 第80-81页 |
4.5 燃油与叶片角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 第81-84页 |
4.5.1 控油窗口结构流量仿真 | 第82-83页 |
4.5.2 计量活门动态控制特性仿真 | 第83页 |
4.5.3 燃油控油装置流量特性仿真 | 第83-84页 |
4.5.4 燃油控油装置流量应急特性仿真 | 第8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控制系统仿真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应用 | 第86-110页 |
5.1 引言 | 第86-87页 |
5.2 航空发动机空中起动供油规律仿真 | 第87-95页 |
5.2.1 自动起动器原理 | 第87-89页 |
5.2.2 自动起动器方案改进 | 第89-91页 |
5.2.3 自动起动器建模 | 第91-92页 |
5.2.3.1 原型结构建模 | 第91-92页 |
5.2.3.2 改进结构建模 | 第92页 |
5.2.4 自动起动器仿真分析 | 第92-94页 |
5.2.5 自动起动器试验验证 | 第94-95页 |
5.3 射流管电液伺服阀对发动机温度控制的影响 | 第95-101页 |
5.3.1 现有温度控制系统及改进方案 | 第96页 |
5.3.2 CSDY射流管电液伺服阀原理 | 第96-97页 |
5.3.3 CSDY射流管电液伺服阀性能试验 | 第97-99页 |
5.3.4 射流管电液伺服阀试车验证 | 第99-101页 |
5.4 燃油计量装置在FADEC系统中的影响 | 第101-108页 |
5.4.1 某型燃机的控制要求和规律 | 第101-102页 |
5.4.2 某型燃机FADEC系统方案 | 第102-103页 |
5.4.3 燃油计量装置方案 | 第103-104页 |
5.4.4 燃油计量装置工作原理 | 第104-106页 |
5.4.4.1 燃油控油装置工作原理 | 第104-105页 |
5.4.4.2 叶片角调节装置工作原理 | 第105-106页 |
5.4.5 燃油计量装置特点 | 第106页 |
5.4.6 燃油计量装置试验结果 | 第106-10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2页 |
致谢 | 第122-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在投的论文 | 第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立功 | 第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 | 第124-125页 |
个人简历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