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1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2 红枣中基本营养成分研究 | 第10-12页 |
2.1 环核苷酸 | 第11页 |
2.2 黄酮类物质 | 第11页 |
2.3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 第11-12页 |
2.4 膳食纤维 | 第12页 |
2.5 矿物元素 | 第12页 |
3 枣中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3.1 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 | 第12页 |
3.2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 第12-13页 |
3.3 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 | 第13-14页 |
3.4 黄酮类化合物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4 枣色素分析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4.1 食用天然色素概述 | 第15页 |
4.2 红枣色素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黄酮类物质的分析 | 第17-43页 |
1 材料与设备 | 第17-18页 |
1.1 材料 | 第17页 |
1.2 仪器 | 第17-18页 |
2 试验方法 | 第18-23页 |
2.1 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 | 第18页 |
2.2 DPPH 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18-19页 |
2.3 提取方法 | 第19-21页 |
2.4 LC‐MS 法测定枣中黄酮类化合物 | 第21-22页 |
2.5 HPLC 法测定枣中黄酮类化合物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41页 |
3.1 吸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标准曲线 | 第23页 |
3.2 不同方法对总黄酮的提取 | 第23-24页 |
3.3 超声酶辅助法单因素水解试验结果分析 | 第24-29页 |
3.4 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优化提取条件 | 第29-32页 |
3.5 LC‐MS 联用技术分离并鉴定枣中的黄酮类物质 | 第32-39页 |
3.6 HPLC 法测定枣中黄酮类化合物 | 第39-41页 |
4 结论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枣红色素类物质的分析 | 第43-60页 |
1 材料与设备 | 第43-44页 |
1.1 材料 | 第43页 |
1.2 仪器 | 第43-44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4-48页 |
2.1 粗色素提取 | 第44-45页 |
2.2 枣皮红色素的纯化 | 第45-47页 |
2.3 红色素制备 HPLC 色谱条件 | 第47页 |
2.4 LC‐MS 初步鉴定红色素 | 第47-4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9页 |
3.1 枣皮红色素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48页 |
3.2 水浴浸提法单因素提取试验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3.3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条件 | 第52-54页 |
3.4 色素纯化最佳条件 | 第54-57页 |
3.5 HPLC 法制备枣皮红色素 | 第57-58页 |
3.6 LC‐MS 分析红色素 | 第58-59页 |
4 结论 | 第59-60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60-63页 |
1 全文总结 | 第60-61页 |
1.1 总黄酮的提取 | 第60-61页 |
1.2 枣中黄酮类物质的测定分析 | 第61页 |
1.3 枣皮红色素的提取 | 第61页 |
1.4 枣皮红色素的纯化及结构的初步研究 | 第61页 |
2 存在问题和展望 | 第61-63页 |
2.1 存在问题 | 第61-62页 |
2.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