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1.4.2 设计研究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2.1.1“亲子教育游戏”的概念界定 | 第15页 |
2.1.2“亲子教育游戏”的特点 | 第15-16页 |
2.1.3 移动技术支持的“亲子教育游戏”的意义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游戏中的应用 | 第17页 |
2.2.2 建构主义课程观及其在教育游戏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2.2.3 情境认知理论及其在教育游戏中的应用 | 第18页 |
2.2.4 沉浸理论及其在教育游戏中的应用 | 第18页 |
2.2.5 体验式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游戏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应用亲子教育游戏的合理性评判标准及相关策略 | 第20-31页 |
3.1 应用亲子教育游戏合理性的评判标准 | 第20页 |
3.2 亲子教育游戏的相关策略 | 第20-31页 |
3.2.1 亲子教育游戏学习内容选择策略 | 第20-23页 |
3.2.2 亲子教育游戏游戏类型选择策略 | 第23-28页 |
3.2.3 亲子教育游戏应用时机选择策略 | 第28-31页 |
第四章 亲子教育游戏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 第31-36页 |
4.1 亲子教育游戏的角色分析 | 第31-32页 |
4.2 亲子教育游戏中的学习模型 | 第32-34页 |
4.3 亲子教育游戏中的游戏模型 | 第34-36页 |
第五章 亲子教育游戏设计实例——《快乐星球》的设计 | 第36-43页 |
5.1 亲子教育游戏《快乐星球》概述 | 第36页 |
5.2 教学策略及有关游戏机制的设计 | 第36-41页 |
5.2.1 教学策略设计 | 第36页 |
5.2.2 游戏流程设计 | 第36-37页 |
5.2.3 角色选择设计 | 第37-39页 |
5.2.4 难度设置设计 | 第39-40页 |
5.2.5 监督查看设计 | 第40页 |
5.2.6 帮助系统设计 | 第40页 |
5.2.7 游戏场景设计 | 第40-41页 |
5.2.8 鼓励机制设计 | 第41页 |
5.3 有关教学机制的设计 | 第41-43页 |
5.3.1 学习模式设计 | 第41-42页 |
5.3.2 德育贯穿于智育之中 | 第42-43页 |
第六章 亲子教育游戏实例——《快乐星球》的实现 | 第43-47页 |
6.1 相关移动技术介绍 | 第43-44页 |
6.2 实例的实现方法 | 第44-47页 |
6.2.1 难度设置的实现方法 | 第44页 |
6.2.2 角色选择的实现方法 | 第44页 |
6.2.3 场景控制的实现方法 | 第44-45页 |
6.2.4 学习面板的实现方法 | 第45页 |
6.2.5 帮助系统的实现方法 | 第45-46页 |
6.2.6 评价及奖励功能的实现方法 | 第46-4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49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47页 |
7.2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47-48页 |
7.3 后续研究计划及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