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A有多A”构式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选题缘起和意义 | 第9页 |
|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9-10页 |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3.1 关于构式语法理论 | 第10-12页 |
| 1.3.2“要多A有多A”构式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4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 第2章“要多A有多A”构式的构成成分 | 第15-20页 |
| 2.1“要”的特征分析 | 第15-16页 |
| 2.2“有”的特征分析 | 第16页 |
| 2.3“多”的特征分析 | 第16-17页 |
| 2.4“A”的特征分析 | 第17-20页 |
| 第3章“要多A有多A”的表意特点及构式功能解析 | 第20-26页 |
| 3.1“要多A有多A”的中心语义 | 第20页 |
| 3.2“要多A有多A”的句法功能 | 第20-23页 |
| 3.3“要多A有多A”的话语功能 | 第23-26页 |
| 3.3.1 焦点突出功能 | 第23-24页 |
| 3.3.2 夸张功能 | 第24页 |
| 3.3.3 使闻说双方的互动得到加强 | 第24-26页 |
| 第4章“要多A有多A”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量 | 第26-33页 |
| 4.1“要多A有多A”构式的主观性 | 第26-30页 |
| 4.1.1 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 第26-27页 |
| 4.1.2 用想象决定极量 | 第27-29页 |
| 4.1.3 主观评议性功能 | 第29-30页 |
| 4.2“要多A有多A”构式的主观量 | 第30-33页 |
| 4.2.1 是语言“极量”中“主观极量”的表达 | 第30-31页 |
| 4.2.2 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 第31-33页 |
| 第5章“要多A有多A”构式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 第33-36页 |
| 5.1 重视语形教学与语义教学相结合 | 第33-34页 |
| 5.2 注重归纳与总结 | 第34页 |
| 5.3 注重实操运用 | 第34-36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后记和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