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学》第五章及第八章翻译实践报告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1.1 翻译文本简介 | 第10页 |
1.2 翻译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2 翻译文本分析 | 第12-14页 |
2.1 语言特点分析 | 第12页 |
2.2 翻译难点分析 | 第12-14页 |
2.2.1 文化负载词翻译难点 | 第12-13页 |
2.2.2 古汉语英译难点 | 第13-14页 |
3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 第14-16页 |
3.1 功能对等理论简介 | 第14页 |
3.2 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 | 第14-16页 |
4 翻译过程 | 第16-23页 |
4.1 译前准备 | 第16页 |
4.1.1 原文研读 | 第16页 |
4.1.2 翻译工具的选择 | 第16页 |
4.2 译中过程 | 第16-22页 |
4.2.1 语际翻译 | 第17页 |
4.2.2 平行文本的查找与使用 | 第17-22页 |
4.3 审校与定稿 | 第22-23页 |
5 案例分析 | 第23-42页 |
5.1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 第23-31页 |
5.1.1 音译加注释 | 第23-25页 |
5.1.2 直译/音译加类别词 | 第25-26页 |
5.1.3 直译加注释 | 第26-28页 |
5.1.4 直译 | 第28-29页 |
5.1.5 意译 | 第29-30页 |
5.1.6 多种翻译策略的综合使用 | 第30-31页 |
5.2 古汉语的翻译 | 第31-36页 |
5.2.1 增译 | 第32页 |
5.2.2 省译 | 第32-33页 |
5.2.3 意译 | 第33-34页 |
5.2.4 转换 | 第34-36页 |
5.2.4.1 词类转换 | 第34-36页 |
5.2.4.2 语态转换 | 第36页 |
5.3 长难句的翻译 | 第36-42页 |
5.3.1 句意整合与换序 | 第37-38页 |
5.3.2 无主语句的翻译 | 第38-42页 |
6 翻译实践总结 | 第42-44页 |
6.1 经验总结 | 第42-43页 |
6.2 问题与不足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135页 |
第二编 中国文化演进历程 | 第46-135页 |
第五章 中国文化衍生的自然生态环境 | 第46-62页 |
一、中国文化衍生的地理空间 | 第47-51页 |
二、生态变迁与文化演进 | 第51-57页 |
三、生态系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 第57-62页 |
第八章 从文化汇融到文化重构 | 第62-135页 |
一、多国对峙与多民族文化激荡 | 第64-70页 |
二、中国文化的精致化与程朱理学的形成 | 第70-76页 |
三、明代的文化箝制与人性的觉醒 | 第76-82页 |
四、清代中国文化从强盛到衰微的演进轨迹 | 第82-96页 |
五、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难探索 | 第96-117页 |
六、中国文化演进历程的多维审视 | 第117-135页 |
索引 | 第135-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