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20页 |
1.4.1 本文创新点 | 第18页 |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2 股份支付概念界定与理论剖析 | 第20-30页 |
2.1 股份支付的定义 | 第20页 |
2.2 股份支付的主要类型 | 第20-23页 |
2.2.1 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 第21-22页 |
2.2.2 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 第22-23页 |
2.3 股份支付的经济实质 | 第23-25页 |
2.4 股份支付会计确认观点剖析 | 第25-27页 |
2.4.1 股份支付费用化会计处理 | 第25-26页 |
2.4.2 股份支付会计确认的其他观点 | 第26-27页 |
2.5 股份支付会计计量观点剖析 | 第27-30页 |
2.5.1 股份支付会计计量方法 | 第27-28页 |
2.5.2 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时点应为授予日 | 第28-30页 |
3 股份支付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 第30-46页 |
3.1 股份支付现状描述 | 第30-34页 |
3.2 股份支付准则存在的不完善之处 | 第34-38页 |
3.2.1 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存在盈余管理空间 | 第35-37页 |
3.2.2 可行权数量的估计缺少规范 | 第37页 |
3.2.3 股份支付准则对披露的要求简单 | 第37-38页 |
3.3 股份支付实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6页 |
3.3.1 负有回购义务的限制性股票未及时确认负债 | 第38-39页 |
3.3.2 分期行权或解锁时费用的摊销不合理 | 第39-41页 |
3.3.3 股份支付计划的取消存在盈余管理动机 | 第41-46页 |
4 完善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的相关建议 | 第46-50页 |
4.1 完善股份支付准则 | 第46-47页 |
4.1.1 规范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 第46页 |
4.1.2 规范行权数量的估计方法 | 第46-47页 |
4.1.3 完善股份支付准则对信息披露的规范 | 第47页 |
4.2 加强股份支付实务中会计处理的规范性 | 第47-50页 |
4.2.1 存在回购义务的限制性股票及时确认负债 | 第47-48页 |
4.2.2 合理摊销股份支付的成本 | 第48页 |
4.2.3 积极应对股份支付计划取消风险 | 第48-50页 |
5 本文研究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