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在穗维族大学生文化认同及其与文化适应模式、自尊关系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0页
   ·文化认同及其研究第14-19页
     ·文化第14-15页
     ·认同第15-18页
     ·文化认同第18-19页
   ·文化适应及其研究第19-25页
     ·适应与文化适应第19-20页
     ·文化适应的阶段第20-23页
     ·文化适应的模式第23-25页
   ·自尊及其研究第25-28页
     ·自尊的概念第25-26页
     ·自尊的结构第26-27页
     ·自尊第27-28页
   ·文化认同与自尊的关系第28-29页
   ·以往研究的不足第29-30页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设计第30-36页
   ·研究目的第30页
   ·研究意义第30-31页
     ·理论意义第30页
     ·现实意义第30-31页
   ·研究的思路与研究假设第31-32页
     ·研究的总体思路第31页
     ·研究内容和假设第31-32页
   ·研究方法第32-34页
     ·研究对象第32-33页
     ·测量工具第33-34页
     ·数据统计方法第34页
   ·研究的进程与思路第34-36页
第三章 在穗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维度研究第36-50页
   ·开放式问卷第36-38页
   ·访谈第38-39页
   ·问卷编制第39页
   ·项目分析第39-40页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40-43页
   ·信度分析第43-44页
   ·效度分析第44-45页
   ·正式问卷的施测第45页
     ·研究问卷第45页
     ·研究被试第45页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45-50页
第四章 文化认同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50-56页
   ·文化认同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第50-51页
   ·文化认同在在广州生活年数变量上的差异第51-52页
   ·文化认同在父亲文化程度变量上的差异第52-53页
   ·文化认同在汉族朋友数量变量上的差异第53-54页
   ·文化认同在社区人民族变量上的差异第54-56页
第五章 在穗维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模式问卷的修订第56-65页
   ·在穗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模式问卷的修订第56-60页
     ·文化适应初试问卷的编制第56页
     ·项目分析第56-57页
     ·在穗维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模式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第57-58页
     ·文化适应模式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第58-60页
     ·文化适应模式的信效度分析第60页
   ·文化适应模式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60-65页
     ·在穗维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模式在汉族朋友数量变量上的差异第60-62页
     ·在穗维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模式在社区人民族变量上的差异第62-63页
     ·在穗维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模式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第63-64页
     ·在穗维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模式在在广州年数变量上的差异第64-65页
第六章 文化认同、文化适应模式和自尊关系的研究第65-70页
   ·文化认同、文化适应模式与自尊的关系第65页
   ·本族文化认同与汉文化认同对自尊的作用及其比较第65-67页
   ·文化适应模式在文化认同影响自尊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检验第67-70页
     ·文化适应模式在本族文化认同与自尊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第67-68页
     ·文化适应模式在汉文化认同与自尊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第68-70页
第七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第70-77页
   ·在穗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认同问卷的编制与结构研究分析第70-71页
   ·在穗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认同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71-72页
   ·文化认同、文化适应模式和外显自尊的关系研究第72-75页
     ·在穗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模式问卷的修订第72-73页
     ·文化认同与自尊的关系第73页
     ·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模式的关系第73-74页
     ·文化认同对自尊的作用机制——文化适应模式的中介效应分析第74-75页
   ·主要结论第75-76页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设想第76-77页
     ·研究不足第76页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录第81-86页
 附录1 文化认同开放式调查问卷第81-82页
 附录2 文化认同预测问卷(节选)第82-83页
 附录3 文化认同问卷(节选)第83-84页
 附录4 文化适应模式问卷(节选)第84-85页
 附录5 自尊问卷(节选)第85-8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少年自豪感的事件类型、影响因素及其认知的ERP研究
下一篇:外来工子女与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