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北方话(官话方言)论文--北方方言(华北官话)论文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地理语言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0-11页
        一、选题依据第10-11页
        二、选题意义第11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1-16页
        一、关于汉语方言文白异读理论的研究第11-13页
        二、关于地理语言学理论的研究第13-14页
        三、滨州方言文白异读研究现状第14页
        四、山东方言文白异读研究现状第14-15页
        五、关于山东方言地理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目的与语料来源第16-18页
        一、研究方法第16页
        二、研究目的第16-17页
        三、语料来源第17-18页
第二章 滨州历史、地理及语言概况第18-30页
    第一节 滨州历史、地理概况第18-20页
        一、滨州历史概况第18-19页
        二、滨州地理概况第19-20页
    第二节 滨州语言概况第20-30页
        一、方言归属第20-21页
        二、滨州方言代表点音系第21-30页
第三章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类型第30-55页
    第一节 声母文白异读类型第30-36页
        一、[?]~[t?]或[tθ]~[?]类第30-32页
        二、[?]~[?]或[tθ]~[?]类第32-33页
        三、[?]~[l]类第33-35页
        四、其他声母文白异读第35-36页
        五、声母文白异读的特点第36页
    第二节 韵母文白异读类型第36-52页
        一、宕江摄入声字第37-40页
        二、曾梗摄入声字第40-45页
        三、咸山摄开口一等入声字第45-46页
        四、果摄一等见系字第46-48页
        五、通摄精组、泥来母非入声字第48-49页
        六、其他韵母文白异读第49-51页
        七、韵母文白异读的特点第51-52页
    第三节 声调文白异读第52-55页
第四章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在滨州市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第55-66页
    第一节 声母文白异读在滨州市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第55-57页
        一、曾梗摄入声字声母文白异读类型地理分布第55-56页
        二、通摄合口三等精组入声字声母文白异读类型地理分布第56页
        三、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声母文白异读类型地理分布第56-57页
    第二节 韵母文白异读在滨州市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第57-66页
        一、宕江摄入声字韵母文白异读地理分布第57-59页
        二、曾梗摄入声字韵母文白异读地理分布第59-61页
        三、咸山摄开口一等入声字韵母文白异读地理分布第61-63页
        四、果摄一等见系字韵母文白异读地理分布第63-64页
        五、通摄精组、泥来母非入声字韵母文白异读地理分布第64-66页
第五章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与山东方言其他片区的关系第66-82页
    第一节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类型与西齐片的关系第66-72页
        一、滨州方言声母文白异读类型与西齐片的关系第67-68页
        二、滨州方言韵母文白异读类型与西齐片的关系第68-72页
    第二节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类型与西鲁片的关系第72-77页
        一、滨州方言声母文白异读类型与西鲁片的关系第72-74页
        二、滨州方言韵母文白异读类型与西鲁片的关系第74-77页
    第三节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类型与东潍片、东莱片的关系第77-82页
        一、滨州方言声母文白异读类型与东潍片、东莱片的关系第77-79页
        二、滨州方言韵母文白异读类型与东潍片、东莱片的关系第79-82页
第六章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与周边省市方言的关系第82-94页
    第一节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类型与河南方言中的关系第82-87页
        一、滨州方言声母文白异读类型与河南方言的关系第83-84页
        二、滨州方言韵母文白异读类型与河南方言的关系第84-87页
    第二节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类型与河北中部南部方言和北京话的关系第87-92页
        一、滨州方言声母文白异读类型与河北中部南部方言和北京话的关系第87-89页
        二、滨州方言韵母文白异读类型与河北中部南部方言和北京话的关系第89-91页
        三、滨州方言中文读层的空间来源应是河北方言和北京话第91-92页
    第三节 关于方言过渡地带问题的讨论第92-94页
结语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99页
附录第99-10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冻蛋白在冰晶表面吸附结合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一篇: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关系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