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SPOC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8-19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1页
        1.研究背景第8-10页
        2.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现状分析第11-17页
        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1-12页
        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第12-17页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7-19页
        1.研究思路第17页
        2.研究方法第17-18页
        3.创新之处第18-19页
一、SPOC教学的理论基础及优势分析第19-31页
    (一)SPOC教学的产生及发展第19-21页
        1.SPOC教学的产生第19-20页
        2.SPOC教学的发展第20-21页
    (二)SPOC教学的理论支撑第21-24页
        1.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第21-22页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2页
        3.自我效能感理论第22-23页
        4.泛在学习理论第23-24页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SPOC教学的优势第24-31页
        1.传统课堂教学的利弊分析第24-26页
        2.慕课教学的利弊分析第26-28页
        3.SPOC教学的优势第28-31页
二、基于SPOC教学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第31-44页
    (一)教学设计原则第31-33页
        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第31-32页
        2.适应性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第32页
        3.针对性原则: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第32-33页
        4.系统性原则:环环相扣、体系完整第33页
    (二)前教学设计分析第33-35页
        1.学习需要分析第33-34页
        2.培养目标分析第34-35页
        3.教材分析第35页
    (三)用OBE思想进行的SPOC教学设计第35-44页
        1.教学目标的制定第36-39页
        2.教学措施设计第39-42页
        3.反馈与反思设计第42-44页
三、基于SPOC教学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第44-58页
    (一)教学实施准备阶段第44-51页
        1.线上教学实施准备第44-48页
        2.线下教学实施准备第48-51页
    (二)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线上教学阶段第51-54页
        1.基本教学过程管理第51页
        2.教师教学行为:“动”“静”结合第51-54页
    (三)以互动探究为主的线下教学阶段第54-58页
        1.线下教学组织形式第55-56页
        2.线下教学实施建议第56-58页
四、基于SPOC教学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第58-74页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特殊性第58-60页
        1.政治性评价第58-59页
        2.价值性评价第59-60页
        3.知识性评价第60页
        4.综合性、发展性评价第60页
    (二)以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的教学评价量规设计第60-69页
        1.教学评价量规的作用及设计步骤第60-62页
        2.SPOC教学评价指标设计第62-66页
        3.以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的SPOC教学评价量规第66-69页
    (三)基于量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第69-74页
        1.SPOC教学评价量规运用步骤说明第69-70页
        2.以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的评价分析第70-74页
结语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致谢第82-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下一篇:民事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研究--以强制执行请求权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