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9-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2.3 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2.1 关于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趋势 | 第12-13页 |
2.1.1 知识管理的国外研究趋势 | 第12页 |
2.1.2 我国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 | 第12-13页 |
2.2 国内外对技术创新的研究 | 第13-14页 |
2.3 国内和国外学者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14页 |
2.4 国内外对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2.4.1 国外对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 | 第14-16页 |
2.4.2 国内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研究 | 第16-17页 |
2.5 国内外研究评述及本文研究定位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 第18-21页 |
3.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 | 第18页 |
3.2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现状 | 第18-19页 |
3.3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问题 | 第19-21页 |
3.3.1 降低工作本身吸引力,对员工激励不足 | 第19页 |
3.3.2 实施知识管理的意识不强 | 第19页 |
3.3.3 知识管理所属部门不清 | 第19-20页 |
3.3.4 员工对知识管理中的职责模糊 | 第20-21页 |
第四章 知识管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体现 | 第21-29页 |
4.1 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需的知识管理 | 第21-25页 |
4.1.1 创意构想形成阶段的知识管理 | 第23-24页 |
4.1.2 研究开发阶段的知识管理 | 第24-25页 |
4.1.3 上市验证阶段的知识管理 | 第25页 |
4.1.4 技术标准形成阶段的知识管理 | 第25页 |
4.1.5 创新反思阶段的知识管理 | 第25页 |
4.2 知识管理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关系模型与假设 | 第25-29页 |
4.2.1 关系模型 | 第25-26页 |
4.2.2 研究假设 | 第26-29页 |
第五章 知识管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分析 | 第29-47页 |
5.1 调查问卷设计和数据来源 | 第29-30页 |
5.1.1 问卷设计 | 第29页 |
5.1.2 数据来源 | 第29页 |
5.1.3 样本收集 | 第29-30页 |
5.2 指标的选取 | 第30-31页 |
5.3 各分量表的信度检验结果 | 第31-33页 |
5.3.1 知识管理问卷指标的信度检验 | 第31-32页 |
5.3.2 技术创新能力问卷指标的信度检验 | 第32-33页 |
5.4 相关变量的因子分析 | 第33-38页 |
5.4.1 知识管理因子 | 第33-36页 |
5.4.2 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总因子 | 第36-38页 |
5.5 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 第38-41页 |
5.5.1 知识管理各因子和技术创新能力各个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5.5.2 知识管理各因子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回归分析 | 第39-41页 |
5.6 基于知识管理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模型构建 | 第41-47页 |
5.6.1 有效实施知识管理活动的作用机制 | 第42-43页 |
5.6.2 构建知识管理体系 | 第43-47页 |
第六章 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导入知识管理的路径研究 | 第47-48页 |
6.1 利用众创空间优势,搭建创新平台 | 第47页 |
6.2 培养知识共享文化,营造创新氛围 | 第47页 |
6.3 基于企业主体,组建知识管理小组 | 第47页 |
6.4 强化产学研合作模式,实现协同创新 | 第47-4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8-49页 |
第八章 展望与不足 | 第49-50页 |
8.1 研究展望 | 第49页 |
8.2 研究不足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