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29页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第11-13页 |
二、学术前史 | 第13-27页 |
(一) 关于基督教大会研究 | 第13-17页 |
(二) 本色化研究 | 第17-23页 |
(三) 教会合一研究 | 第23-27页 |
三、研究方案 | 第27-29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二)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第28-29页 |
第一章 1922年全国基督教大会召开的背景 | 第29-38页 |
一、基督教集会体制与晚清三次全国基督教大会 | 第29-31页 |
二、召开1922年大会的社会因素与推动力 | 第31-34页 |
三、召开1922年大会的基督教会内部动因 | 第34-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二章 1922年全国基督教大会概况与核心理念 | 第38-56页 |
一、1922年大会的筹备与开幕 | 第38-50页 |
(一) 大会的筹备 | 第38-40页 |
(二) 大会的流程与内容 | 第40-45页 |
(三) 与会的人员:筹备委员会与代表 | 第45-50页 |
二、1922年大会的核心理念 | 第50-55页 |
(一) 大会对本色化思想的提出与讨论 | 第51-53页 |
(二) 大会关于教派合作的共识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中华基督教协进会:1922年大会本色及合作之典范 | 第56-69页 |
一、作为协进会前身中华续行委办会 | 第56-60页 |
二、大会对建立协进会之提出与讨论 | 第60-65页 |
三、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的进程及影响 | 第65-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社会福音:大会对实现中华归主的本色化方案 | 第69-86页 |
一、基督教传统事工之发展计划 | 第69-79页 |
(一) 依托中国教牧的布道方式革新 | 第69-71页 |
(二) 合作体制下的基督教医疗事业改革 | 第71-73页 |
(三) 基督教文字事工的改造方案 | 第73-75页 |
(四) 多元化基督教教育事业之推进 | 第75-79页 |
二、基督教深度社会参与之议案 | 第79-84页 |
(一) 大会就教会与中国经济改良的探讨 | 第79-82页 |
(二) 大会之基督教社会道德改良计划 | 第82-84页 |
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领袖培育:大会就培养与利用本土精英信徒的热议 | 第86-99页 |
一、中西教会领袖的对比与相互关系 | 第86-89页 |
二、受薪领袖之现状与培养模式 | 第89-96页 |
(一) 今昔领袖之现状 | 第89-94页 |
(二) 将来领袖之培养 | 第94-96页 |
三、不受薪领袖之特点与启发 | 第96-97页 |
小结 | 第97-99页 |
结语: 1922年全国基督教大会的评价与历史定位 | 第99-107页 |
一、时人评价与后人评说 | 第99-102页 |
二、1922年大会的历史定位 | 第102-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5页 |
附录 | 第115-121页 |
一、1922年全国基督教大会职员名录 | 第115-117页 |
二、1922年全国基督教大会与会代表人数统计表 | 第117-119页 |
三、中华续行委办会特委员人员名单 | 第119页 |
四、中华续行委办会特委员及其成立时间 | 第119-120页 |
五、1922年大会演说中对协进会会员各宗派代表的提案 | 第120页 |
六、大会通过议案中协进会成员所属宗派及人数表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