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15+30”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4页
        1.2.3 “15+30”教学模式与当前主要教学模式比较第14-15页
            1.2.3.1 洋思中学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模式第14页
            1.2.3.2 文汇中学的 “自然分材”课堂模式第14-15页
            1.2.3.3 杜郎口中学的 “336”学习模式第15页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2章 “15+30”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第16-18页
    2.1 建构主义理论第16页
    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16页
    2.3 主体性教育理论第16-18页
第3章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第18-23页
    3.1 教师教学情况问卷调查第18-21页
        3.1.1 教育的现状分析第18-19页
        3.1.2 解决教育现状的两点建议第19-21页
    3.2 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第21-23页
        3.2.1 学情现状分析第21-22页
        3.2.2 关于解决问题的看法第22-23页
第4章 “15+30”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组成及实施过程第23-29页
    4.1 “15+30”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与特点第23-24页
        4.1.1 “15+30”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第23页
        4.1.2 “15+30”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第23-24页
    4.2 “15+30”课堂教学模式的组成要素第24-28页
        4.2.1 课前准备----预习第24-25页
        4.2.2 课堂实施----展示、交流第25-27页
        4.2.3 课堂巩固----反馈第27-28页
    4.3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第28-29页
第5章 “15+30”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与反思第29-37页
    5.1 “15+30”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象第29页
    5.2 “15+30”课堂教学模式的案例展示第29-32页
        5.2.1 《压强》案例展示第29-31页
        5.2.2 《眼睛和眼镜》案例展示第31-32页
    5.3 “15+30”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第32-34页
    5.4 “15+30”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及反思第34-3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3页
附录A 教师教学情况问卷调查第43-45页
附录B 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第45-47页
附录C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情(前)第47-48页
附录D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2013—2015年中考成绩对比表第48-49页
作者简历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研究--以诸城市相州中学为例
下一篇:初中生物理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