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研究--以诸城市相州中学为例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0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3-14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14-17页
        1.2.1 成因探析第14-16页
        1.2.2 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影响第16-17页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17-18页
        1.3.1 国外部分第17-18页
        1.3.2 国内部分第18页
    1.4 研究的意义第18-19页
    1.5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2章 导学案的内容及其理论基础第20-23页
    2.1 导学案概念的界定第20页
        2.1.1 什么是导学案第20页
        2.1.2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第20页
    2.2“导学案”的理论基础第20-21页
        2.2.1 教学最优化理论第20-21页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1页
        2.2.3 从做中学,知行合一的理论第21页
    2.3 学科的特点与评价理念第21-23页
第3章 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第23-35页
    3.1 导学案的特点第23-24页
        3.1.1 导学案具备的特点第23页
        3.1.2 导学案的利弊第23-24页
    3.2 导学案的编制要求及原则第24-25页
        3.2.1 导学案编制要求第24页
        3.2.2 导学案应遵循的原则第24-25页
    3.3 导学案编制中的误区第25-26页
    3.4 导学案设计第26-35页
        3.4.1 导学案的教学设计第26页
        3.4.2 导学案设计具体做法第26-32页
        3.4.3 相州初级中学导学案设计的具体形式第32-34页
        3.4.5 对课时、复习导学案的设计意义第34-35页
第4章 导学案在本校物理教学中的有效使用第35-41页
    4.1 对教师的要求第35-37页
        4.1.1 三次备课,集思广益,精益求精第35页
        4.1.2 学案导学,按部就班,交流探究第35-36页
        4.1.3 关注差异,重视分层,注重落实第36-37页
        4.1.4 时时评价,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第37页
    4.2 导学案的科学运用第37-38页
        4.2.1 学前准备,解决疑难,温习出新第37-38页
        4.2.2 生生互动,克服难题,同步提高第38页
    4.3 运用导学案要注重的因素第38-39页
        4.3.1 教师应增进新课标理念第38页
        4.3.2 教师应热爱本职第38页
        4.3.3 重视物理实验的作用第38-39页
        4.3.4 关注层次差异第39页
        4.3.5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第39页
        4.3.6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第39页
    4.4 导学案规避的问题第39-41页
        4.4.1 设计缺乏换位思考第39页
        4.4.2 用导学案替代教材第39-40页
        4.4.3 重教育结果轻教育过程第40-41页
第5章 导学案应用的效果评价第41-45页
    5.1 调查问卷评价第41-42页
    5.2 评价访问第42-44页
    5.3 导学案实施前后的成绩对比第44-4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 1第48-49页
附录 2第49-51页
附录 3第51-53页
附录 4第53-55页
附录 5第55-59页
附录 6第59-63页
附录 7第63-68页
附录 8第68-69页
附录 9第69-71页
作者简历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15+30”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