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与评价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占道施工条件下交通特性分析 | 第18-24页 |
2.1 占道施工概述与分类 | 第18-19页 |
2.2 占道施工区基本特征 | 第19-23页 |
2.2.1 占道施工控制区组成 | 第19-20页 |
2.2.2 占道施工控制区的车辆特性 | 第20-21页 |
2.2.3 占道施工控制区的道路特性 | 第21页 |
2.2.4 占道施工控制区的人员特性 | 第21-22页 |
2.2.5 占道施工控制区的安全特性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占道施工拥堵状态下的路阻函数改进 | 第24-37页 |
3.1 典型路阻函数模型特性分析 | 第24-27页 |
3.1.1 BPR路阻函数 | 第24-25页 |
3.1.2 Davidson路阻函数 | 第25页 |
3.1.3 Conical路阻函数 | 第25-26页 |
3.1.4 Logit延误路阻函数 | 第26-27页 |
3.2 占道施工拥堵状态下时间与流量的关系 | 第27-29页 |
3.3 占道施工拥堵状态下路阻函数参数标定 | 第29-36页 |
3.3.1 路阻函数的基本要求 | 第29页 |
3.3.2 BPR路阻函数改进的必要性与措施 | 第29-30页 |
3.3.3 Greenshields-Greenberg复合模型的建立 | 第30-34页 |
3.3.4 基于Greenshields-Greenberg复合模型的BPR函数参数拟合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基于路段交通量的区域路网OD反推 | 第37-54页 |
4.1 传统交通分布OD矩阵预测 | 第37-38页 |
4.2 OD矩阵反推概念 | 第38-39页 |
4.3 OD矩阵反推模型 | 第39-43页 |
4.3.1 极大似然模型 | 第39-40页 |
4.3.2 极大熵模型 | 第40-41页 |
4.3.3 广义最小二乘模型 | 第41-42页 |
4.3.4 最小信息模型 | 第42页 |
4.3.5 双层规划模型 | 第42-43页 |
4.4 OD反推结果精度指标 | 第43-44页 |
4.5 遗传算法求解介绍与双层规划模型建立 | 第44-50页 |
4.5.1 遗传算法介绍 | 第44-48页 |
4.5.2 遗传算法的优点 | 第48页 |
4.5.3 基于最小二乘模型与增量加载法的双层规划模型建立 | 第48-50页 |
4.6 算例求解 | 第50-5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占道施工条件下交通分配与禁限管理应用 | 第54-73页 |
5.1 静态交通分配平衡概念 | 第54页 |
5.2 Wardrop平衡原理 | 第54-56页 |
5.2.1 Wardrop第一原理(用户平衡原理) | 第54-55页 |
5.2.2 Wardrop第二原理(系统最优原理) | 第55-56页 |
5.3 用户平衡分配基本模型 | 第56-59页 |
5.3.1 近似求解算法(启发式算法) | 第57-58页 |
5.3.2 Frank-Wolfe算法(方向搜索法) | 第58-59页 |
5.4 路网禁限管理介绍与在分配模型中的实现方法 | 第59-71页 |
5.4.1 信号灯配时改善 | 第60页 |
5.4.2 单向交通组织 | 第60-63页 |
5.4.3 转向禁限 | 第63-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6章 算例优化——以转向禁限为例 | 第73-81页 |
6.1 路网构建 | 第73-74页 |
6.2 基础数据确定 | 第74-76页 |
6.3 交通分配与禁限管理 | 第76-78页 |
6.4 转向禁限管理效果与适用性分析 | 第78-8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1. 论文主要成果 | 第81-82页 |
2. 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