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定方言代词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6页 |
| 1. 平定县及其方言概况 | 第8-9页 |
| 1.1 平定县的人文地理及其历史沿革 | 第8页 |
| 1.2 平定方言归属及其内部差异 | 第8-9页 |
| 1.3 平定方言声韵调系统 | 第9页 |
| 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意义、方法 | 第9-16页 |
| 2.1 方言代词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2.2 平定及其临近地阳泉方言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2.3 研究意义、内容、方法 | 第13-16页 |
| 第二章 人称代词 | 第16-26页 |
| 1. 人称代词的表现形式 | 第16页 |
| 2. 人称代词的基本意义、功能和用法 | 第16-21页 |
| 2.1 第一人称 | 第16-18页 |
| 2.2 第二人称“你”“口(?)”“□(?)们” | 第18-19页 |
| 2.3 第三人称 | 第19页 |
| 2.4 其他代词 | 第19-21页 |
| 3. 人称代词的相关形式 | 第21-26页 |
| 3.1 三身代词的领属形式 | 第21-22页 |
| 3.2 关于“我咱”“你咱” | 第22-23页 |
| 3.3 复指形式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指示代词 | 第26-38页 |
| 1. 指示代词的表现形式 | 第26-28页 |
| 2. 指示代词的基本意义、功能和用法 | 第28-34页 |
| 2.1 指代人和事物 | 第29-30页 |
| 2.2 指代处所、方位 | 第30-31页 |
| 2.3 指代时间、次数 | 第31-32页 |
| 2.4 指代方式、性状 | 第32-33页 |
| 2.5 指代程度、数量 | 第33-34页 |
| 3. 指示代词的相关问题讨论 | 第34-38页 |
| 3.1 指示代词与第三人称代词 | 第34-35页 |
| 3.2 领属助词、量词、处所词和指示词 | 第35-38页 |
| 第四章 疑问代词 | 第38-46页 |
| 1. 疑问代词的表现形式 | 第38页 |
| 2. 疑问代词的基本意义、功能和用法 | 第38-42页 |
| 2.1 询问人、事物 | 第38-39页 |
| 2.2 询问行为、处所、时间 | 第39-40页 |
| 2.3 关于疑问代词“咋” | 第40-41页 |
| 2.4 询问程度、数量 | 第41-42页 |
| 3. 疑问代词的反诘用法 | 第42页 |
| 4.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 第42-46页 |
| 第五章 平定方言代词与太原方言代词之比较 | 第46-5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0-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