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2页 |
1 益生菌的研究背景和定义 | 第14-16页 |
·益生菌的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益生菌的定义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2 水产动物益生菌的筛选和保存 | 第16-17页 |
·水产动物益生菌的种类 | 第16页 |
·水产动物益生菌的筛选 | 第16页 |
·水产动物益生菌的鉴定 | 第16-17页 |
3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 第17-19页 |
·竞争排斥作用 | 第17页 |
·营养作用 | 第17页 |
·增强机体免疫力 | 第17-18页 |
·抗病毒作用 | 第18页 |
·净化水质 | 第18-19页 |
4 水产动物益生菌在肠道内定植 | 第19页 |
5 水产动物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6 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人工养殖对虾肠道内可培养细菌数量及组成分析 | 第22-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22-23页 |
·2216E培养基 | 第23页 |
·样品的处理 | 第23页 |
·优势菌株的分离纯化 | 第23页 |
·优势菌株的 16SrDNA序列分析 | 第23-24页 |
·病毒检测 | 第24页 |
2 结果 | 第24-30页 |
3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抗哈维氏弧菌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效果的研究 | 第32-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菌株来源 | 第32-33页 |
·拮抗菌的筛选 | 第33页 |
·4 株芽孢杆菌 16Sr DNA序列分析 | 第33页 |
·4 株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抗哈维氏弧菌感染能力的影响 | 第33-34页 |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2 结果 | 第35-38页 |
·拮抗菌的筛选 | 第35-36页 |
·4 株芽孢杆菌 16Sr DNA分析与系统发育树 | 第36-37页 |
·投喂4株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抗哈维氏弧菌感染能力的影响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41页 |
第四章 1株地衣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和非特异免疫基因表达量影响的研究 | 第41-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对虾肠道可培养细菌总数和弧菌属细菌数量的测定 | 第42页 |
·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 | 第42-44页 |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凡纳滨对虾肠道可培养细菌总数及弧菌总数 | 第44-45页 |
·凡纳滨对虾感染哈维氏弧菌后鳃组织Lzm和Toll receptor的mRN相对表达量 | 第45-47页 |
3 讨论 | 第47-49页 |
第五章 饲料添加单一或复合益生菌对凡纳滨对抗副溶血弧菌感染能力影响的研究 | 第49-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方法 | 第50页 |
·副溶血弧菌感染实验 | 第50页 |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50页 |
2 结果 | 第50-51页 |
·人工感染副溶血弧菌的累计死亡率 | 第50-51页 |
3 讨论 | 第51-53页 |
第六章 饲料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5种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3-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实验材料 | 第53-54页 |
·方法 | 第54页 |
·副溶血弧菌感染实验 | 第54页 |
·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 | 第54页 |
·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54页 |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54-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59页 |
·凡纳滨对虾感染副溶血弧菌后血淋巴IMD mRNA相对表达量 | 第55页 |
·凡纳滨对虾感染副溶血弧菌后血淋巴penaiedin 3a mRNA相对表达量 | 第55-56页 |
·凡纳滨对虾感染副溶血弧菌后血淋巴pro PO mRNA相对表达量 | 第56-57页 |
·凡纳滨对虾感染副溶血弧菌后血淋巴LZM mRNA相对表达量 | 第57-58页 |
·凡纳滨对虾感染副溶血弧菌后血淋巴Crustin mRNA相对表达量 | 第58-59页 |
3 讨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