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引论 | 第9-23页 | 
| (一) 问题提出 | 第9-12页 | 
| 1. 课堂普遍存在教师话语霸权现象 | 第9-11页 | 
| 2. 教师话语霸权现象导致师生关系不平等 | 第11-12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1. 理论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2. 实践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8页 | 
| 1. 话语权 | 第14-15页 | 
| 2. 教师话语权 | 第15-16页 | 
| 3. 教师话语霸权 | 第16-17页 | 
| 4. 学生话语权 | 第17页 | 
| 5. 建构主义知识观 | 第17-18页 | 
| (四) 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 1. 关于师生话语权的研究 | 第18-20页 | 
| 2. 关于不同知识观的研究 | 第20-21页 | 
| 3. 关于知识观与话语权力关系的研究 | 第21-22页 | 
| (五)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1. 文献分析法 | 第22页 | 
| 2. 比较分析法 | 第22-23页 | 
| 二、教师话语霸权及其消极影响 | 第23-28页 | 
| (一) 教师话语霸权现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 第23-24页 | 
| 1. 教师的话语霸权导致学生失去应有的话语权利 | 第23-24页 | 
| 2. 失去话语权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尊重与理解 | 第24页 | 
| (二) 教师话语霸权对教师的负面影响 | 第24-25页 | 
| 1. 阻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 | 第24-25页 | 
| 2. 使得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 第25页 | 
| (三) 教师话语霸权现象的对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 | 第25-28页 | 
| 1. 师生关系单向性,缺乏双向互动 | 第26页 | 
| 2. 师生的缺乏互动导致其情感淡薄,课堂气氛不和谐 | 第26-28页 | 
| 三、教师话语权力的反思 | 第28-40页 | 
| (一) 知识观与话语权 | 第28-36页 | 
| 1. 知识观与教师话语权的关系 | 第28-32页 | 
| 2. 理性主义知识观及由其造成的教师话语危机 | 第32-36页 | 
| (二) 学生话语权力的合法性考察 | 第36-40页 | 
| 1. 学生的话语权由法律赋予、受法律保护 | 第37页 | 
| 2. 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离不开话语权 | 第37-38页 | 
| 3. 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离不开得话语权 | 第38页 | 
| 4. 学生独特个性的形成离不开话语权 | 第38-40页 | 
| 四.建构主义知识观引导下的师生话语权重构 | 第40-55页 | 
| (一) 建构主义知识观 | 第40-45页 | 
| 1. 建构主义知识观的特征 | 第40-42页 | 
| 2. 建构主义知识观对解构教师话语霸权的意义 | 第42-43页 | 
| 3. 建构主义知识观对理性主义知识下所产生的教师话语权危机的化解 | 第43-45页 | 
| (二) 树立与建构主义知识观相适应的话语观 | 第45-48页 | 
| 1. 教师要在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基础之上转变话语观 | 第45-46页 | 
| 2. 学生在建构主义知识观基础上重构话语观 | 第46-48页 | 
| (三) 建立平等的师生观,改善师生关系 | 第48-51页 | 
| 1. 构建师生平等交流环境 | 第48-49页 | 
| 2.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 第49-50页 | 
| 3. 师生交流方式的改变与拓宽 | 第50-51页 | 
| (四) 利用对话模式使师生拥有平等话语权,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 第51-55页 | 
| 1. 以建构主义知识观为基础,构建师生对话模式 | 第51-53页 | 
| 2. 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师生双方的主动行为 | 第53-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