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的实现与意义--以长春市智慧城市建设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的主要对象 | 第10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二、概念的界定 | 第11-16页 |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 第11-13页 |
1. 智慧城市的主要特点 | 第11-13页 |
2. 智慧城市的特征 | 第13页 |
(二)智慧教育的概念 | 第13-14页 |
(三)智慧教育的内涵 | 第14页 |
(四)智慧教育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 第14-16页 |
三、智慧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 第16-25页 |
(一)国外智慧教育发展历程 | 第16-18页 |
1. 美国智慧教育产业的发展 | 第16-17页 |
2. 日本总务省的智慧教育计划 | 第17页 |
3. 新加坡建立“理想学校”试验点 | 第17-18页 |
4. 韩国推进智慧教育战略 | 第18页 |
(二)国内其他主要城市智慧教育发展情况 | 第18-21页 |
1. 湖南省智慧教育发展情况 | 第19页 |
2. 佛山市智慧教育发展情况 | 第19页 |
3. 宁波市智慧教育发展情况 | 第19-20页 |
4. 苏州市智慧教育发展情况 | 第20-21页 |
(三)长春市智慧城市及智慧教育现状 | 第21-25页 |
1. 智慧长春建设的原则 | 第21-22页 |
2. 编制智慧长春建设规划纲要 | 第22页 |
3. 建设长春本地特色智慧教育模式 | 第22-23页 |
4. 制定科学的智慧教育信息化云平台建设方案 | 第23页 |
5. 搭建长春智慧教育云平台 | 第23-25页 |
四、长春市智慧教育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5-27页 |
(一)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 | 第25页 |
(二)教育产业结构不够协调 | 第25页 |
(三)信息化支撑手段有待改进 | 第25-26页 |
(四)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 第26页 |
(五)教育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缓慢 | 第26-27页 |
五、智慧教育建设标准的研究分析 | 第27-30页 |
(一)国家教育部的总体要求 | 第27-28页 |
(二)长春特色智慧教育的检验标准 | 第28-30页 |
六、长春市智慧教育的实现方式分析 | 第30-40页 |
(一) 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技术实现 | 第30-32页 |
1. 智慧教育云平台架设框架 | 第30-31页 |
2. 智慧教育云平台技术应用 | 第31-32页 |
(二)智慧教育云平台功能的实现 | 第32-40页 |
1. 智慧学习模块 | 第32-35页 |
2. 智慧云书包模块 | 第35-36页 |
3. 智慧科研模块 | 第36-37页 |
4. 智能分析评价模块 | 第37-40页 |
七、建设长春市特色智慧教育的意义分析 | 第40-44页 |
(一)智慧教育建设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 第40-41页 |
(二)智慧教育建设对学校发展的意义 | 第41-42页 |
(三)智慧教育建设在现代城市中的意义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