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注为本采纳模型的高中教师课程实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绪论 | 第10-25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0页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 国外对课程实施中教师的相关研究 | 第12-16页 |
2. 国内对课程实施中教师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3. 国外对“关注为本采纳模型”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4. 国内对“关注为本采纳模型”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2-23页 |
1.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五) 研究的创新点与重难点 | 第23-25页 |
二、基于CBAM的高中教师实施新课程理论研究 | 第25-29页 |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5-26页 |
1. 课程实施 | 第25-26页 |
2. CBAM | 第26页 |
(二)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6-27页 |
2. 合作学习 | 第27-29页 |
三、高中教师实施新课程现状调查 | 第29-51页 |
(一)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29-32页 |
1. 问卷调查 | 第29-31页 |
2. 访谈调查 | 第31-32页 |
(二) 高中教师新课程关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1. 调查样本描述 | 第32-33页 |
2. 新课改教师关注情况的总体水平描述 | 第33-34页 |
3. 新课改教师关注情况的差异性研究 | 第34-42页 |
(三) 高中教师新课程实施使用水平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2-51页 |
1. 使用水平访谈结果 | 第42-48页 |
2. 使用水平访谈分析 | 第48-51页 |
四、反思与建议 | 第51-53页 |
(一) 反思 | 第51页 |
(二) 建议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1 “关注阶段”调查问卷及原文 | 第58-63页 |
附录2 使用水平访谈问题序列 | 第63-64页 |
附录3 课程实施情况半结构访谈提纲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