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6-20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20-21页 |
·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的内涵和心理特点 | 第22-26页 |
·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的内涵 | 第22页 |
·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学生案例分析 | 第22-23页 |
·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心理特点 | 第23-26页 |
第三章 高中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的实践研究 | 第26-39页 |
·高中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量表的编制 | 第26-29页 |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问卷的编制程序与实施 | 第26-27页 |
·《高中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27-29页 |
·高中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现状分析 | 第29-37页 |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研究对象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7页 |
·综合讨论 | 第37-39页 |
·高中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整体情况分析 | 第37页 |
·不同成绩水平高中生物理习得性无助感差异分析 | 第37页 |
·高中生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高一、高二年级差异分析 | 第37-38页 |
·高中生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性别差异分析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高中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的成因探析 | 第39-50页 |
·外部因素 | 第39-45页 |
·高中物理自身学科特点,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 | 第39-43页 |
·物理知识的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 | 第43-44页 |
·频繁体验物理学业失败导致心理障碍 | 第44页 |
·家长和教师的评价方式不当 | 第44-45页 |
·个体内部因素 | 第45-49页 |
·将数学学习习得性无助迁移到物理学习中 | 第45-47页 |
·个体的物理认知结构零散 | 第47-48页 |
·物理学习能力不足 | 第48页 |
·对失败的物理学习经历作不正确的归因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高中物理习得性无助的干预建议 | 第50-58页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物理学习的动机 | 第50-51页 |
·处理好高一物理衔接,由易到难的过渡,循序渐进 | 第51-54页 |
·引导学生进行归因训练 | 第54-55页 |
·丰富物理知识的呈现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 第55-56页 |
·完善学生完整的认知结构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高中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的个案干预研究 | 第58-68页 |
·干预的个案研究记录与分析 | 第58-66页 |
·个案研究小结 | 第66-68页 |
第七章 高中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的团体干预研究 | 第68-72页 |
·研究目的 | 第68页 |
·研究对象 | 第68页 |
·干预实施和测试 | 第68-6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9-72页 |
第八章 结语 | 第72-75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本文的局限性 | 第73-74页 |
·对本研究的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一 | 第77-78页 |
附录二 | 第78-79页 |
附录三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