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三、 对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3-15页 |
(一) 对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3页 |
(二) 对教育、教学的界定 | 第13-14页 |
(三) 对教育质量的界定 | 第14-15页 |
四、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18页 |
(一) 国内有关教育质量的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二) 国外有关教育质量的研究述评 | 第16页 |
(三) 我国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研究述评 | 第16-18页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1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第一节 国内当代教学理论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国外当代教学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4页 |
第四节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普洱市中小学教育质量情况比较分析 | 第26-36页 |
第一节 小学教育质量情况比较分析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初中教育质量情况比较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节 高中教育质量情况比较分析 | 第30-34页 |
第四节 对普洱市中小学教育质量问题的基本评估 | 第34-36页 |
一、 历史地看,普洱市中小学教育质量在不断提高 | 第34-35页 |
二、 现实地看,普洱市中小学教育质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 第35页 |
三、 整体而言,普洱市中小学教育质量发展还很不平衡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普洱市中小学教育质量低的原因分析 | 第36-52页 |
第一节 自然历史文化因素 | 第36-38页 |
一、 地处民族“直过区”,社会发育程度低 | 第36-37页 |
二、 少数民族风俗和宗教的影响 | 第37页 |
三、 边境地区毒品的危害 | 第37-38页 |
四、 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教学跟不上 | 第38页 |
第二节 社会环境因素 | 第38-41页 |
一、 “新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 | 第38-39页 |
二、 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有所淡化 | 第39页 |
三、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 第39-40页 |
四、 校园周边不良环境的影响 | 第40-41页 |
第三节 政策因素 | 第41-44页 |
一、 教育投入总体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 第41页 |
二、 教师编制、职称管理办法不科学 | 第41-43页 |
三、 教师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43页 |
四、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 | 第43页 |
五、 高校扩招过快影响高中教育质量 | 第43-44页 |
第四节 管理因素 | 第44-47页 |
一、 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效能需进一步提高 | 第44-45页 |
二、 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 第45-46页 |
三、 教学科研开展不足 | 第46-47页 |
第五节 教师因素 | 第47-50页 |
一、 教师队伍结构不优 | 第47-48页 |
二、 中小学教师待遇偏低,教师队伍不稳定 | 第48-49页 |
三、 教师培训力度不够,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 | 第49页 |
四、 少数教师不能为人师表 | 第49-50页 |
第六节 学生因素 | 第50-52页 |
一、 家庭不利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 第50页 |
二、 少数学生厌学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提升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 第52-68页 |
第一节 深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 第52-54页 |
一、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 第52页 |
二、 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 第52-53页 |
三、 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 第53-54页 |
第二节 加大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 | 第54-59页 |
一、 加强教育扶贫,增强教育的“造血”功能 | 第54-56页 |
二、 实施特殊项目扶持,补齐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短板” | 第56-57页 |
三、 加强云南边疆社会管理创新,优化办学环境 | 第57-58页 |
四、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第58-59页 |
第三节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管理 | 第59-61页 |
一、 改革和完善教育行政管理 | 第59-60页 |
二、 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 | 第60页 |
三、 加强教学科研和教学指导 | 第60-61页 |
第四节 全面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 | 第61-65页 |
一、 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 第61-62页 |
二、 加强对教师和校长的培训培养 | 第62-63页 |
三、 改进教师管理办法,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 第63-64页 |
四、 着力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 | 第64-65页 |
第五节 改善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 第65-68页 |
一、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 第65-66页 |
二、 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 | 第66页 |
三、 以生为本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管理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