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一) 国外政府管理服务模式的发展概述 | 第10-11页 |
(二) 国内高新区政府管理服务模式历程分析 | 第11-14页 |
三、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二) 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和创新点 | 第16-19页 |
(一) 本论文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 第16-18页 |
(二)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国内外高新区政府管理服务模式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 第19-30页 |
第一节 国家高新区相关概念解析 | 第19-21页 |
一、 高新技术 | 第19页 |
二、 高新技术企业 | 第19-20页 |
三、 高新技术型产业 | 第20页 |
四、 高新技术型产业开发区 | 第20-21页 |
第二节 高新区政府管理服务模式的内涵分析 | 第21-24页 |
一、 关于政府管理服务模式的概念 | 第21-22页 |
二、 政府管理服务模式和服务的关系 | 第22页 |
三、 高新区政府管理服务模式的概念 | 第22-24页 |
第三节 SWOT 分析法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国外高新区管理服务模式 | 第25-30页 |
一、 政府管理型 | 第25页 |
二、 学术机构管理型 | 第25页 |
三、 企业管理型 | 第25-26页 |
四、 委员会管理型 | 第26页 |
五、 联合机构管理型 | 第26-30页 |
第二章 国家级高新区现行政府管理服务模式概述 | 第30-41页 |
第一节 我国国家级高新区的历史沿革 | 第30-33页 |
一、 创业初期 | 第30页 |
二、 再次创业阶段 | 第30-31页 |
三、 二次扩张阶段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我国高新区政府管理服务模式类型 | 第33-35页 |
一、 行政型管理模式 | 第33页 |
二、 行政服务型管理模式 | 第33-34页 |
三、 企业型管理模式 | 第34页 |
四、 混合型管理模式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我国高新区政府管理服务模式的特征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创新的政府管理服务管理模式——新混合型管理模式 | 第36-41页 |
一、 充分调动积极性 | 第37页 |
二、 减少行政干预 | 第37页 |
三、 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 第37-38页 |
四、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 第38页 |
五、 加强行政职能,强化高新区服务功能 | 第38页 |
六、 有利于法制建设 | 第38-41页 |
第三章 玉溪高新区政府管理服务模式现状分析 | 第41-64页 |
第一节 玉溪高新区发展现状 | 第41-55页 |
一、 园区概况 | 第41-48页 |
二、 玉溪高新区政府管理服务体系现状 | 第48-52页 |
三、 政府对玉溪高新区发展的具体支持 | 第52-55页 |
第二节 玉溪高新区政府管理服务现状分析 | 第55-59页 |
一、 玉溪高新区政府管理服务模式现状 | 第55-57页 |
二、 玉溪高新区政府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57-59页 |
第三节 玉溪高新区政府管理服务模式的 SWOT 分析 | 第59-64页 |
一、 玉溪高新区政府管理服务模式优势分析 | 第59-61页 |
二、 玉溪高新区政府管理服务模式劣势分析 | 第61页 |
三、 玉溪高新区政府管理服务模式机遇分析 | 第61-62页 |
四、 玉溪高新区政府管理服务模式挑战分析 | 第62-64页 |
第四章 加强玉溪高新区政府管理服务模式对策 | 第64-73页 |
第一节 明确总体目标,实现政府转型 | 第64-66页 |
第二节 加强政府服务平台构建,实现创新载体建设 | 第66-68页 |
一、 构建政府服务平台 | 第66-68页 |
二、 推进创新载体建设 | 第68页 |
第三节 完善管理体制,升级管理机构规格 | 第68-70页 |
第四节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智力支撑 | 第70-71页 |
第五节 在操作层面上实现服务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 第71-73页 |
结束语 | 第73-76页 |
一、 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二、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