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儿童早教课程的比较研究--以济南市两家早教机构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导言 | 第9-19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一) 引领早教机构的课程理念 | 第9页 |
(二) 促进 0-3 岁儿童健康成长 | 第9页 |
(三) 解决我国早教课程现存问题 | 第9-10页 |
(四) 弥补当前该领域研究的不足 | 第10页 |
二、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10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 主要内容 | 第10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四、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一) 国外 0-3 岁早教课程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二) 国内 0-3 岁早教课程的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三) 以往研究的不足与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二) 比较研究法 | 第18页 |
(三) 案例分析法 | 第18页 |
(四) 访谈法 | 第18-19页 |
第一章 两早教机构的概况与课程简介 | 第19-24页 |
一、 A 国际连锁早教机构的概况与课程简介 | 第19-20页 |
(一) 机构概况 | 第19页 |
(二) 课程简介 | 第19-20页 |
二、 B 国内连锁早教机构的概况与课程简介 | 第20-24页 |
(一) 机构概况 | 第20-21页 |
(二) 课程简介 | 第21-24页 |
第二章 两早教机构的课程比较与分析 | 第24-50页 |
一、 课程理念比较 | 第24-26页 |
(一) 相同点 | 第24-25页 |
(二) 不同点 | 第25-26页 |
二、 课程目标比较 | 第26-32页 |
(一) 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比较 | 第26-27页 |
(二) 课程目标结构的比较 | 第27-30页 |
(三) 课程目标表述方式的比较 | 第30-32页 |
三、 课程内容比较 | 第32-39页 |
(一) 课程内容选取的比较 | 第32-37页 |
(二) 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的比较 | 第37-39页 |
四、 课程实施比较 | 第39-45页 |
(一) 课程实施取向的比较 | 第39-40页 |
(二) 课程实施原则的比较 | 第40页 |
(三) 课程实施形式与途径的比较 | 第40-43页 |
(四) 课程实施条件的比较 | 第43-44页 |
(五) 课程资源开发的比较 | 第44-45页 |
五、 课程评价比较 | 第45-50页 |
(一) 课程评价目的的比较 | 第45页 |
(二) 课程评价主体的比较 | 第45-46页 |
(三) 课程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46-48页 |
(四) 课程评价内容的比较 | 第48-50页 |
第三章 结论与启示 | 第50-59页 |
一、 结论 | 第50-54页 |
(一) 优势 | 第50-52页 |
(二) 不足 | 第52-54页 |
二、 启示 | 第54-59页 |
(一) 确保课程设计理论基础的科学性 | 第54页 |
(二) 坚持课程功能的双重性 | 第54-55页 |
(三) 确立儿童快乐成长为本的课程理念 | 第55页 |
(四) 兼顾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和差异性 | 第55-56页 |
(五) 突出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生活性 | 第56页 |
(六) 丰富家长保育的课程内容,以养融教 | 第56-57页 |
(七) 融入课程创生理念于课程实施中 | 第57页 |
(八) 构建促进儿童发展为旨归的课程评价体系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注释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