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

转化中小学“学困生”教学策略探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 文献综述第11-15页
 三、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5-18页
 四、 研究创新第18-19页
 五、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9-20页
 六、 概念界定第20-21页
 注释第21-22页
第二章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第22-28页
 一、 建构主义的渊源及发展第22-25页
  (一) 建构主义理论的哲学渊源及发展第22-23页
  (二) 建构主义理论的心理学渊源及发展第23-24页
  (三) 建构主义理论的教育学渊源及发展第24-25页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第25-27页
  (一) 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产物第25-26页
  (二) 知 识教学要注重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第26页
  (三) 学习者运用有效的认知策略在解决认知冲突中接纳新知识第26-27页
  (四) 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学习至关重要第27页
 注释第27-28页
第三章 中小学“学困 生”学习现状及原因分析第28-36页
 一、 中小学“学困生”学习现状第28-31页
  (一) 认知主动性第28-29页
  (二) 原有认知结构第29-30页
  (三) 认知冲突第30-31页
  (四) 认知及元认知策略第31页
 二、 中小学“学困生”学习困难原因分析第31-35页
  (一) 学习主动性分析第32-33页
  (二) 原有认知结构分析第33-34页
  (三) 认知冲突分析第34页
  (四) 认知及元认知策略分析第34-35页
 注释第35-36页
第四章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策略探析第36-53页
 一、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启示第36-43页
  (一) 引导“学困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第36-38页
  (二) 改进和完善“学困生”原有认知结构第38-39页
  (三) 指导引发“学困生”认知冲突第39-40页
  (四) 重视“学困生”的认知及元认知策略培 养第40-43页
 二、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第43-44页
  (一) 转化中小学“学困生”要以发展为先第43页
  (二) 改进和完善“学困生”原有认知结构第43页
  (三) 转化中小学“学困生”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第43-44页
 三、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探讨第44-52页
  (一) 支架式教学策略第44-46页
  (二) 抛锚式教学策略第46-48页
  (三) 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第48-50页
  (四) 情境式教学策略第50-52页
 注释第52-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第58-6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作学习在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调查探究
下一篇:我国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