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平话一级元音的实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引言 | 第12-24页 |
| ·选题缘由 | 第12页 |
| ·桂北平话 | 第12-13页 |
| ·元音 | 第13页 |
| ·桂北平话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 ·平话内部的分合、系属及分区争议 | 第13-15页 |
| ·桂北平话的音系研究 | 第15-18页 |
| ·桂北平话内部语音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 第18-19页 |
| ·民族语言(方言)元音的实验研究 | 第19-22页 |
| ·元音的附加色彩的实验研究 | 第19-20页 |
| ·关于元音格局的研究 | 第20-22页 |
| ·本文研究的语料来源、内容、意义及方法 | 第22-24页 |
| ·语料来源 | 第22页 |
|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2-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2 桂北平话元音系统 | 第24-34页 |
| ·元音分级的理论和依据 | 第24页 |
| ·八个方言点的元音系统 | 第24-30页 |
| ·临桂四塘 | 第24-25页 |
| ·临桂义宁 | 第25-26页 |
| ·临桂六塘 | 第26-27页 |
| ·临桂两江 | 第27页 |
| ·灵川定江 | 第27-28页 |
| ·永福桃城 | 第28-29页 |
| ·灌阳观音阁 | 第29-30页 |
| ·全州文桥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4页 |
| ·桂北平话各级元音音位 | 第30-31页 |
| ·桂北平话元音的拼合能力 | 第31-34页 |
| 3 实验程序和方法 | 第34-39页 |
| ·录音 | 第34-37页 |
| ·样本数 | 第37页 |
| ·实验步骤和方法 | 第37-39页 |
| 4 桂北平话元音声学图分析 | 第39-46页 |
| ·介绍声学元音图 | 第39页 |
| ·8个方言点一级元音声学图分析 | 第39-45页 |
| ·临桂四塘 | 第39-40页 |
| ·临桂义宁 | 第40-41页 |
| ·临桂六塘 | 第41页 |
| ·临桂两江 | 第41-42页 |
| ·灵川定江 | 第42-43页 |
| ·永福桃城 | 第43页 |
| ·灌阳观音阁 | 第43-44页 |
| ·全州文桥 | 第44-45页 |
| ·小结桂北平话一级元音的声学特点 | 第45-46页 |
| 5 桂北平话元音格局分析 | 第46-65页 |
| ·介绍元音V值图 | 第46-47页 |
| ·元音V值图的作用 | 第46页 |
| ·元音V值图的做法 | 第46-47页 |
| ·桂北平话8个方言点的元音格局特点 | 第47-54页 |
| ·临桂四塘的元音格局特点 | 第47页 |
| ·临桂义宁元音格局特点 | 第47-48页 |
| ·临桂六塘 | 第48-49页 |
| ·临桂两江元音格局特点 | 第49-50页 |
| ·灵川定江元音格局特点 | 第50-51页 |
| ·永福桃城元音格局特点 | 第51-52页 |
| ·灌阳观音阁元音格局特点 | 第52-53页 |
| ·全州文桥元音格局特点 | 第53-54页 |
| ·桂北平话元音格局比较 | 第54-59页 |
| ·一级元音/a/的格局特点 | 第54页 |
| ·一级元音/i/的格局特点 | 第54-55页 |
| ·一级元音/u/的格局特点 | 第55-56页 |
| ·一级元音/o/的格局特点 | 第56页 |
| ·一级元音/y/的格局特点 | 第56-57页 |
| ·一级元音/(?)/的格局特点 | 第57页 |
| ·一级元音/e/的格局特点 | 第57-58页 |
| ·一级元音/(?)/的格局特点 | 第58-59页 |
| ·一级元音/(?)/的格局特点 | 第59页 |
| ·小结桂北平话一级元音的格局特点 | 第59页 |
| ·讨论 | 第59-65页 |
| ·桂北平话元音类型 | 第59-60页 |
| ·桂北平话的分片 | 第60-62页 |
| ·余论 | 第62-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