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句法论文

中动句的评价与传信功能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Contents第8-10页
引言第10-16页
 (一) 选题缘起第10-11页
 (二) 研究综述第11-14页
 (三) 拟研究的问题第14页
 (四) 研究意义及方法第14-16页
一 中动句的界定第16-19页
 (一) 学界的观点第16-18页
 (二) 本文的观点第18-19页
二 中动句的句法特征第19-28页
 (一) 名词性成分 NP第19-22页
  1.通指性问题第19-21页
  2.有定性问题第21-22页
  3.指称性问题第22页
 (二) 动词性成分 VP第22-24页
  1.动词 V 的研究第22-23页
  2.动词 V 的附加成分研究第23-24页
  3. V-起来的词汇化第24页
 (三) 形容词性成分 AP第24-28页
三 中动句的评价功能第28-36页
 (一) 主语为受事的 NP第29-30页
 (二) 主语为施事的 NP第30-31页
 (三) 中动句的引申评价第31-32页
 (四) 中动句在语篇中的评价功能第32-33页
  1.总评上文第32页
  2.引出要评价的话题第32-33页
  3.既总评上文又引出要评价的话题第33页
 (五) 中动句评价功能在语用层面上的作用第33-36页
  1.突显交际策略第34页
  2.突显说话人的表达目的第34-36页
四 中动句的传信功能第36-45页
 (一) 传信范畴的解说第36-37页
 (二) 中动句的传信功能分析第37-40页
  1.VP 可前置型的中动句第39页
  2.VP 不可前置型的中动句第39-40页
 (三) 中动句的传信度分析第40-41页
  1.动词 V 的传信度第40-41页
  2.形容词性成分 AP第41页
 (四) 中动句的信息特征第41-45页
  1.陈述理由第42-43页
  2.引进比较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后记第51-52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和”的词性认定及其介引、连接功能分析
下一篇:间接式批评的语用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