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对现有研究的总体评价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6-17页 |
·创新点 | 第17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普通本科院校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普通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 第18-27页 |
·普通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 第18-19页 |
·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 第18页 |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 第18-19页 |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 第19-21页 |
·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导向性 | 第19-20页 |
·人才培养过程的互动性 | 第20页 |
·人才培养过程的开放性 | 第20页 |
·人才培养主体的多元化 | 第20-21页 |
·教育资源的共享性 | 第21页 |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 | 第21-23页 |
·隐性订单 | 第21-22页 |
·有形订单 | 第22-23页 |
·“订单式”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 第23-25页 |
·教育理念不同 | 第23页 |
·培养方式不同 | 第23-24页 |
·评价标准不同 | 第24页 |
·就业机制不同 | 第24-25页 |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普通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的不同 | 第25-26页 |
·培养目标不同 | 第25页 |
·合作用人单位层次不同 | 第25-26页 |
·设置的岗位不同 | 第26页 |
·学院与用人单位的合作目的不同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普通本科院校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27-36页 |
·普通本科院校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第27-28页 |
·马克思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 第28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8-29页 |
·合作教育理论 | 第29页 |
·普通本科院校应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 第29-33页 |
·普通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地位决定 | 第29-30页 |
·普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较大问题 | 第30-32页 |
·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 第32-33页 |
·普通财经类本科院校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优越性 | 第33-35页 |
·普通财经类本科生素质较高 | 第33-34页 |
·普通财经类本科院校具有较好的办学基础条件 | 第34页 |
·普通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容易得到企业的认可 | 第34-35页 |
·普通财经类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更为吻合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普通本科院校中的构建 | 第36-46页 |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步骤 | 第36-40页 |
·建立由高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组织机构 | 第36页 |
·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是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关键 | 第36-37页 |
·科学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 第37-40页 |
·学校与企业,企业与学生之间签订用人协议 | 第40页 |
·跟踪调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 第40页 |
·构建普通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 第40-43页 |
·由企业“小订单”到行业“大订单” | 第41页 |
·选择适合普通本科院校的有形“订单式”人才培养类型 | 第41-42页 |
·培养方案由行业、企业和高校共同研究制定 | 第42-43页 |
·普通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效益 | 第43-45页 |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学校效益 | 第43页 |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企业效益 | 第43-44页 |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效益分析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普通本科高校应用中的现实困境及应对措施 | 第46-55页 |
·普通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 | 第46-50页 |
·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普通院校中得不到重视 | 第46-47页 |
·普通本科院校功能定位的趋同化,盲目求“大”求“全”的外延式发展给“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现设置了障碍 | 第47页 |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及利益诱导,阻碍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 第47-48页 |
·应对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是一个难题 | 第48-49页 |
·普通本科院校内部的资源缺陷,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受到限制 | 第49页 |
·由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原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困难重重 | 第49-50页 |
·应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困境的措施 | 第50-54页 |
·政府部门做好统筹工作,优化外部环境 | 第50-51页 |
·普通本科院校改变观念,积极投身于“订单式”人才的培养 | 第51-53页 |
·企业积极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