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经济背景和组织背景 | 第10页 |
·理论背景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国内外增值型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国内外增值型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现状的评价 | 第19-20页 |
·本文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21-22页 |
2 X 公司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现状 | 第22-33页 |
·X 公司基本情况 | 第22-26页 |
·公司组织结构 | 第23-24页 |
·公司业务范围 | 第24页 |
·市场及经营情况 | 第24-26页 |
·X 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现状 | 第26-33页 |
·X 公司内部审计的定位 | 第26-27页 |
·X 公司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 | 第27页 |
·X 公司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 | 第27页 |
·X 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 | 第27-31页 |
·X 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情况 | 第31-33页 |
3 X 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3-47页 |
·X 公司内部审计与规范标准及优秀范例比较情况 | 第33-40页 |
·X 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0-42页 |
·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主要集中在确认服务 | 第40-41页 |
·内部审计着重于事后审计 | 第41页 |
·业务范围狭窄 | 第41页 |
·未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审计计划 | 第41-42页 |
·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效果不佳 | 第42页 |
·X 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2-47页 |
·客观原因 | 第42-44页 |
·主观原因 | 第44-47页 |
4 完善 X 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改进建议 | 第47-62页 |
·完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 | 第47-48页 |
·设立审计委员会 | 第47页 |
·审计委员会领导审计部的工作 | 第47页 |
·审计部服务于“二主” | 第47-48页 |
·审计部在海外下设审计分部 | 第48页 |
·调整审计部的战略定位 | 第48-50页 |
·内部审计内容逐步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的方向发展 | 第50页 |
·突出对风险管理体系的评估与改进 | 第50-54页 |
·内部审计应加强对日常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评估和改进 | 第51-53页 |
·内部审计应着重参与汇率风险防范及预警机制 | 第53-54页 |
·强化内部审计的整改力度 | 第54-56页 |
·以“抓流程,重整改”为重点强化后续审计 | 第54-55页 |
·将内部审计结果与岗位考核相挂钩 | 第55页 |
·强化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 | 第55-56页 |
·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业绩评价体系 | 第56-59页 |
·平衡计分卡(BSC) | 第56页 |
·运用平衡计分卡作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业绩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 第56-57页 |
·X 公司内部审计平衡计分卡的设计 | 第57-58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平衡计分卡模型指标的说明 | 第58-59页 |
·构建系统有效的内部审计人员考核体系 | 第59-60页 |
·强化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 第60-62页 |
·重新定位内部审计人员的角色 | 第60页 |
·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 第60页 |
·着重加强对公司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 第60-61页 |
·以出差暂替工作为契机,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 第61页 |
·内部审计成为企业管理后备人才的“蓄水池” | 第61-62页 |
5 研究结论 | 第62-64页 |
·研究结论 | 第62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62-63页 |
·本文局限性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