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中的基督精神初探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现状 | 第10-13页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清唱剧《弥赛亚》中基督精神的社会基础 | 第15-23页 |
第一节 巴洛克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 | 第15-17页 |
一、政教合一的政治文化结构 | 第15-16页 |
二、生产力低下的经济现状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巴洛克时期的文化背景 | 第17-23页 |
一、圣经故事在英国的广泛受众 | 第17页 |
二、艺术崇尚与审美倾向 | 第17-21页 |
三、清唱剧《弥赛亚》的创作原因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清唱剧《弥赛亚》中基督精神的音乐学解读 | 第23-47页 |
第一节 基督精神之一:罪感与盼望 | 第24-29页 |
一、罪感与盼望在基督教中的内涵 | 第24页 |
二、罪感与盼望在剧中的体现 | 第24-29页 |
第二节 基督精神之二:仁爱与宽恕 | 第29-34页 |
一、仁爱与宽恕在基督教中的内涵 | 第29-30页 |
二、仁爱与宽恕在剧中的体现 | 第30-34页 |
第三节 基督精神之三:救赎与信仰 | 第34-42页 |
一、救赎与信仰在基督教中的内涵 | 第34-35页 |
二、救赎与信仰在剧中的体现 | 第35-42页 |
第四节 基督精神之四:自由与赞颂 | 第42-47页 |
一、自由与赞颂在剧中的体现 | 第42-47页 |
第三章 清唱剧《弥赛亚》中基督精神的文化审美分析 | 第47-61页 |
第一节 人性的呼唤 | 第47-50页 |
一、以往非人道的做法 | 第47-48页 |
二、以往装饰音技巧弱化戏剧因素 | 第48-49页 |
三、亨德尔音乐中的人性与技巧的结合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基督教文化的认同 | 第50-55页 |
一、亨德尔自身对《弥赛亚》的文化认同 | 第50-51页 |
二、主调音乐上的体现 | 第51-52页 |
三、旋律与挚情的完美结合 | 第52-53页 |
四、合唱的妙用 | 第53-55页 |
第三节 大众宗教情怀的统一 | 第55-61页 |
一、演唱地点的选择 | 第55-56页 |
二、艺术表演形式的选择 | 第56-58页 |
三、造型性的突出体现 | 第58-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