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比较 | 第7-12页 |
·美声唱法的方法和特点 | 第7-8页 |
·美声唱法的气息控制 | 第7页 |
·美声唱法的声音 | 第7页 |
·美声唱法的共鸣 | 第7-8页 |
·美声唱法的咬字 | 第8页 |
·民族唱法的方法和特点 | 第8-9页 |
·民族唱法的气息控制 | 第8页 |
·民族唱法的声音 | 第8-9页 |
·民族唱法的共鸣 | 第9页 |
·民族唱法的咬字 | 第9页 |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比较 | 第9-11页 |
·气息的比较 | 第9-10页 |
·声音的比较 | 第10页 |
·共鸣的比较 | 第10-11页 |
·咬字的比较 | 第11页 |
·美声、民族演唱方法的结合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 | 第12-27页 |
·中国民族声乐的历史背景文化 | 第12-16页 |
·学堂乐歌的兴起 | 第12页 |
·民族声乐发展初期的土洋之争 | 第12-13页 |
·中国民族歌剧的兴起 | 第13-14页 |
·近现代中国民族声乐发展史 | 第14-16页 |
·民族声乐多元化的融合 | 第16-19页 |
·戏曲与民歌 | 第16-17页 |
·中国民族化的声乐演唱风格 | 第17页 |
·中国地方化的声乐演唱风格 | 第17-19页 |
·中西合璧的多元化风格 | 第19页 |
·金铁霖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教学 | 第19-25页 |
·民族声乐的个性和共性 | 第19-21页 |
·“声”,“情”,“字”,“味”,“表”,“养”,“象” | 第21-22页 |
·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的方法 | 第22-25页 |
·辩证统一的教学理念 | 第22页 |
·建立敏锐的听觉 | 第22页 |
·分阶段教学的方法 | 第22-23页 |
·中西合璧的声乐艺术审美 | 第23-25页 |
·中国声乐艺术审美 | 第25-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