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初级阶段印尼学习者习得汉语语音难点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引言第8-22页
   ·选题缘起和研究内容及意义第8-9页
   ·研究现状和相关文献综述第9-16页
     ·早期概述性的研究第9-11页
       ·所得结论的共同点第9-10页
         ·声母方面第9-10页
         ·韵母方面第10页
       ·所得结论的不同点第10页
         ·声母方面第10页
         ·韵母方面第10页
         ·声调方面第10页
       ·存在的问题第10-11页
     ·针对音段层面的专题性研究第11-13页
       ·研究对象的突破第11页
       ·以语音实验为主导的研究方法第11-12页
       ·偏误原因分析深入化第12-13页
     ·针对超音段层面的专题性研究第13-15页
       ·偏误分析的结论一致第13-14页
       ·教学对策以加强训练为主第14页
       ·研究角度的创新第14-15页
     ·其他关于印尼人习得汉语语音的研究第15页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15-16页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第16页
   ·研究方法步骤和实验思路第16-19页
   ·印尼学习者语音特点概述第19-22页
第2章 声母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对策第22-54页
   ·双唇音b、p,舌尖中音d、t,舌根音g、k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对策第24-35页
     ·双唇音b、p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对策第25-29页
     ·舌尖中音d、t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对策第29-32页
     ·舌根音g、k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对策第32-35页
   ·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和舌面音j、q、x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对策第35-50页
     ·舌尖前音z、c、s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对策第38-42页
     ·舌尖后音zh、ch、sh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对策第42-46页
     ·舌面音j、q、x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对策第46-50页
   ·舌尖后音r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对策第50-54页
第3章 韵母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对策第54-63页
   ·开口呼韵母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对策第55-59页
     ·e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对策第55-57页
     ·-i[(?)]和-i[(?)]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对策第57-59页
   ·撮口呼韵母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对策第59-62页
     ·撮口呼韵母的语音偏误第59-61页
     ·撮口呼韵母和合口呼韵母在书写及发音中的对比第61页
     ·教学对策第61-62页
   ·其他韵母的偏误及教学对策第62-63页
第4章 声调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对策第63-89页
   ·单字调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对策第64-67页
     ·调型偏误第64-65页
     ·调值缺陷第65-66页
     ·教学对策第66-67页
   ·“二字组”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对策第67-87页
     ·首字阴平的二字组声调偏误第67-72页
     ·首字阳平的二字组声调偏误第72-77页
     ·首字上声的二字组声调偏误第77-82页
     ·首字去声的二字组声调偏误第82-87页
   ·小结第87-89页
第5章 结论第89-92页
   ·音段层面第89-90页
     ·印尼华裔和印尼原住民语音偏误的共同点第89页
     ·印尼华裔和印尼原住民语音偏误的不同点第89-90页
     ·主要教学对策总结第90页
   ·超音段层面第90-92页
     ·印尼华裔和印尼原住民语音偏误的共同点第90页
     ·印尼华裔和印尼原住民语音偏误的不同点第90页
     ·主要教学对策总结第90-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附录A:语音输出测试第96-99页
附录B:语音输入测试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评价研究
下一篇:江西省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