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凡例 | 第6-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音乐作品的“音响呈现方式”概述 | 第10-12页 |
一、 语言的“语音呈现方式” | 第10-11页 |
二、 音乐作品的“音响呈现方式”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演奏音响比较 | 第12-24页 |
第一节 相关背景资料的介绍 | 第12-15页 |
一、 五位钢琴家及其演奏特点简介 | 第12-13页 |
二、 莫扎特K330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乐谱版本的比较分析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以书面文本为参照,通过演奏音响,对影响音乐作品音响呈现方式诸种因素的分类比较 | 第15-24页 |
一、 音色(包括分句法、踏瓣和声部平衡) | 第16-19页 |
二、 速度和力度 | 第19-22页 |
三、 装饰音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书面文本在音响呈现方式生成中的作用 | 第24-31页 |
第一节 乐谱 | 第24-30页 |
一、 音高和节奏 | 第24-26页 |
二、 速度 | 第26-27页 |
三、 分句法 | 第27-28页 |
四、 力度 | 第28-30页 |
第二节 音乐背景资料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表演者主体在音响呈现方式生成中的作用 | 第31-41页 |
第一节 表演者主体对音高节奏组合的接受理解 | 第31-35页 |
一、 音乐作品-乐谱-表演者之间的关系 | 第31-32页 |
二、 乐谱的音高节奏标记与音响呈现方式生成的关系 | 第32-35页 |
第二节 表演者个体因素在对音高节奏组合接受理解中的作用 | 第35-41页 |
一、 音乐知识修养的作用及其对音响呈现方式生成的影响 | 第36-38页 |
二、 表演者个性的作用及其对音响呈现方式生成的影响 | 第38-41页 |
第五章 多种音响呈现方式的合理性及其发掘 | 第41-46页 |
一、 关于音响呈现方式的合理性 | 第41-43页 |
二、 关于音响呈现方式的发掘 | 第43-46页 |
注释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4页 |
一、 不同乐谱版本 | 第49页 |
二、 不同音响版本 | 第49-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