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一、导论 | 第7-13页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7-8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概念解析 | 第13-19页 |
(一) 文化 | 第13-15页 |
(二) 文化变迁 | 第15-16页 |
(三) 学生文化 | 第16-19页 |
三、当代文化变迁对学生文化的影响 | 第19-29页 |
(一) 文化的开放性促使学生文化更加开放 | 第20-21页 |
(二) 文化的多元化使学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 第21-23页 |
(三) 文化的大众化使学生文化向娱乐性倾斜 | 第23-25页 |
(四) 文化的网络化、虚拟化对学生文化的影响 | 第25-26页 |
(五) 文化变迁促使“后喻时代”的来临,学生文化的地位日益凸显 | 第26-27页 |
(六) 文化变迁使学生的“反学校文化”现象初显端倪 | 第27-29页 |
四、学生文化的育德效能分析 | 第29-35页 |
(一) 学生文化对学生品德的积极作用 | 第29-31页 |
(二) 学生文化对学生品德的消极影响 | 第31-35页 |
五、提升学生文化育德效能的基本构想 | 第35-46页 |
(一) 尊重、理解和接纳学生文化 | 第35-38页 |
(二) 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学生文化的积极影响源 | 第38-39页 |
(三) 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力,提高学生文化审察眼界 | 第39-40页 |
(四) 开发学校德育的文化内涵,提高其对学生文化的渗透和改造功能 | 第40-44页 |
(五) 提升大众文化的层次,为学生文化的发展提供健康的文化资源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