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职校生人际交往的一般分析 | 第9-15页 |
(一) 人际交往内涵解析 | 第9-11页 |
1. 交往 | 第9页 |
2. 人际交往 | 第9-11页 |
(二) 职校生人际交往的主要类型 | 第11-12页 |
1. 亲子交往 | 第11页 |
2. 师生交往 | 第11-12页 |
3. 同学交往 | 第12页 |
4. 其他交往 | 第12页 |
(三) 职校生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 | 第12-15页 |
1. 交往目的的双重性 | 第13页 |
2. 交往对象的广泛性 | 第13-14页 |
3. 交往途径的多样性 | 第14页 |
4. 交往方式的成人化 | 第14页 |
5. 交往层次的浅表性 | 第14-15页 |
二、职校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15-28页 |
(一) 职校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 | 第15-18页 |
1. 交往呈现庸俗倾向 | 第15页 |
2. 文明礼仪素养较差 | 第15-16页 |
3. 自我中心意识过强 | 第16-17页 |
4. 江湖义气味较浓厚 | 第17页 |
5. 自卑自闭心理严重 | 第17-18页 |
(二) 职校生人际交往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18-28页 |
1. 客观原因 | 第18-27页 |
2. 主观原因 | 第27-28页 |
三、职校生人际交往及其引导研究的必要性 | 第28-35页 |
(一) 是职校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29-32页 |
1. 有利于职校生的身心健康 | 第29-30页 |
2. 有利于职校生良好的社会化 | 第30页 |
3. 有利于职校生沟通信息、提高素质 | 第30-31页 |
4. 有利于职校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准备 | 第31-32页 |
(二) 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32-34页 |
(三)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 第34-35页 |
四、职校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实施方略 | 第35-54页 |
(一) 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建立评价职校生的新标准 | 第35-37页 |
(二) 职校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价值目标 | 第37-44页 |
1. 确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 第37-38页 |
2. 养成良好的交往品质 | 第38-40页 |
3. 掌握高超的交往艺术 | 第40-43页 |
4. 具备优良的交往素质 | 第43-44页 |
(三) 学校培养职校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主要途径 | 第44-53页 |
1. 营造有益于职校生交往的课堂教学环境 | 第44-45页 |
2. 提高职校教师的交往素质 | 第45-47页 |
3. 加强对职校生的交往指导 | 第47-51页 |
4. 寓交往能力的培养于班级常规管理 | 第51-53页 |
(四) 形成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 第53-54页 |
1. “三位一体”教育的必要性 | 第53页 |
2. “三位一体”教育的实施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