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知识分子的“兴奋”心态(抗战胜利前夕至内战爆发) | 第9-16页 |
(一) 美国形象的顶峰期 | 第9-10页 |
(二) 知识分子的“争民主、促和平”政治活动 | 第10-13页 |
(三) 反美情绪的郁积 | 第13-16页 |
二、知识分子的“苦闷”心态(内战爆发到1947 年7 月) | 第16-23页 |
(一) 美国卷入中国内战 | 第16-20页 |
1、美国调处的失败 | 第16-18页 |
2、美援与内战 | 第18-20页 |
(二) 反美情绪的高涨 | 第20-23页 |
1、《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 第20-21页 |
2、反美抗暴运动的爆发 | 第21-23页 |
三、知识分子的“疑虑恐惧”心态(1947 年7 月-1948 年秋) | 第23-32页 |
(一) 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及中国的政治态势 | 第23-26页 |
1、“援蒋反共”政策的实施 | 第23-25页 |
2、扶植日本与知识分子的反美扶日运动 | 第25-26页 |
(二) 中间路线与新中间路线的失败 | 第26-29页 |
1、民盟的被迫解散 | 第26-28页 |
2、新中间路线的失败 | 第28-29页 |
(三) 关于中国出路和知识分子问题的讨论 | 第29-32页 |
1、关于中国出路问题的讨论 | 第29-31页 |
2、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讨论 | 第31-32页 |
四、知识分子满怀希望投入新社会(1948 年秋到1949 年10 月) | 第32-35页 |
(一) 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 | 第32-33页 |
(二) 知识分子的最后选择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