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1 引言 | 第5-9页 |
·本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5-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6页 |
·我国研究现状 | 第6-7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7页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7-8页 |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第7-8页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8页 |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8-9页 |
2 传统地理教学评价剖析 | 第9-11页 |
·评价内容倚重学科知识 | 第9-10页 |
·评价标准强调共性 | 第10页 |
·评价方法以笔试为主 | 第10页 |
·评价主体消极被动 | 第10-11页 |
·评价重心关注结果 | 第11页 |
3 地理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 | 第11-33页 |
·教师教授评价体系 | 第11-21页 |
·教师教授评价的所存在的问题与应遵循的原则 | 第11-13页 |
·给教师评价所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应遵循的原则 | 第13页 |
·教师评价方法 | 第13-15页 |
·教师自评 | 第13页 |
·学生评教 | 第13-14页 |
·同行评议 | 第14-15页 |
·教师评价方案 | 第15-21页 |
·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 第21-33页 |
·评价目的多元 | 第21页 |
·评价主体多元 | 第21-22页 |
·评价内容多元 | 第22页 |
·评价结果表达形式多元 | 第22页 |
·突出评价的过程性 | 第22-23页 |
·表现性评价 | 第23页 |
·课堂观察中的即时性评价 | 第23页 |
·评价的方法 | 第23-33页 |
·编制学生学习评价手册 | 第24-32页 |
·学生评价要注意的问题 | 第32-33页 |
4 结论:地理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 第33-36页 |
·地理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的启示 | 第33页 |
·地理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的建议 | 第33-36页 |
·更新对学生的评估方式 | 第34页 |
·文化公平下的智能评估 | 第34页 |
·进一步改变课堂评估方法 | 第34页 |
·给教师提供进行地理课程评价探索研究各方面的支持和专业发展的机会 | 第34页 |
·改变考试评价的内容、方式与结果 | 第34-35页 |
·考试内容 | 第34-35页 |
·考试方式 | 第35页 |
·考试结果处理 | 第35页 |
·课程标准要进一步粗化,而教学要求要不断的细化 | 第35页 |
·合理启用高考杠杆的评价作用 | 第35-36页 |
ABSTRACT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谢辞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