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9页 |
·新课程理论与建构主义 | 第6-7页 |
·新教学论与建构主义 | 第7页 |
·研究现状与选题重要性 | 第7-9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第9页 |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 第9-16页 |
·建构主义的理论溯源 | 第9-11页 |
·建构主义的理论溯源 | 第9-10页 |
·心理学根源 | 第10-11页 |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 第11-13页 |
·知识的建构性 | 第12页 |
·知识的相对客观性 | 第12页 |
·知识的情境性 | 第12页 |
·知识的复杂性 | 第12-13页 |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 第13-15页 |
·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 | 第13页 |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 第13-14页 |
·学习者已有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决定因素 | 第14-15页 |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 第15-16页 |
·教师应当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第15页 |
·教师应善于引起学生观念上的不平衡 | 第15页 |
·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 第15-16页 |
3 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高中地理教育的适宜性分析 | 第16-19页 |
·地理课程特点有利于学习情景的创设 | 第16-18页 |
·作为人文与社会教育的地理课程 | 第16-17页 |
·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教学目的的学科 | 第17页 |
·以建立空间概念为先导的学科 | 第17页 |
·具有较强现实性的学科 | 第17-18页 |
·地理课程内容的复杂性 | 第18-19页 |
·地理课程的综合性 | 第18页 |
·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 第18-19页 |
4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 第19-32页 |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原则 | 第19-22页 |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 第20页 |
·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 第20页 |
·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 第20-21页 |
·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 第21页 |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 第21页 |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 第21-22页 |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 第22-32页 |
·教学目标分析 | 第22-27页 |
·学习环境的设计 | 第27-30页 |
·自主学习设计 | 第30-32页 |
5 实证研究 | 第32-39页 |
·教学内容分析 | 第33页 |
·学习者分析 | 第33-34页 |
·教学目标的制定 | 第34-35页 |
·学习情境设计 | 第35-36页 |
·实施评价 | 第36-38页 |
·教学体会 | 第38-39页 |
6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1 | 第43-44页 |
附录2 | 第44页 |
附录3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