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包装学论文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基质的可食性食品包装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第一章 概述第1-25页
 1.1 本研究课题的由来第7-11页
  1.1.1 食品包装薄膜的发展历程第7-9页
  1.1.2 可食性膜的应用原理第9页
  1.1.3 应用可食性薄膜的优点第9-10页
  1.1.4 可食性食品包装薄膜未来的发展趋势第10-11页
 1.2 可行性分析第11-19页
  1.2.1 可食性膜的分类第12-17页
  1.2.2 大豆分离蛋白膜第17-19页
  1.2.3 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成膜机理第19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9-24页
  1.3.1 改善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的原理第19-20页
  1.3.2 改善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的方法第20-24页
 1.4 本文的研究点和创新之处第24-25页
第二章 添加有效成分提高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性能第25-37页
 2.1 实验可行性的定量分析第25-26页
  2.1.1 实验的目的第25页
  2.1.2 加入葡萄糖的量第25页
  2.1.3 加入还原剂亚硫酸钠的量第25页
  2.1.4 加入防腐剂丙酸钙第25-26页
 2.2 实验部分第26-27页
  2.2.1 主要试剂和原料第26页
  2.2.2 主要实验仪器第26-27页
 2.3 膜的制备第27页
  2.3.1 成膜的工艺过程第27页
  2.3.2 膜的储存第27页
  2.3.3 得到膜的种类第27页
 2.4 膜性能的测定第27-30页
  2.4.1 理化指标第28-29页
  2.4.2 感观指标第29-30页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0-36页
  2.5.1 实验结果第30-35页
  2.5.2 结果讨论第35页
  2.5.3 小结第35-36页
 2.6 结论第36-37页
第三章 可溶性糖与大豆分离蛋白复合食品包装薄膜第37-46页
 3.1 实验可行性的分析第37-38页
  3.1.1 实验由来第37页
  3.1.2 可行性分析第37-38页
 3.2 实验部分第38页
  3.2.1 主要试剂和原料第38页
  3.2.2 主要实验仪器第38页
 3.3 膜的制备第38-39页
  3.3.1 膜的工艺流程第38页
  3.3.2 膜的贮存第38页
  3.3.3 膜的种类第38-39页
 3.4 膜性能的参数测定第39页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9-43页
  3.5.1 实验结果第39-42页
  3.5.2 实验的分析第42-43页
  3.5.3 与第二章的SPI-葡萄糖薄膜进行定性比较第43页
 3.6 实验结论第43-44页
 3.7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小麦面筋蛋白与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包装薄膜第46-63页
 4.1 实验可行性分析第46-48页
  4.1.1 小麦面筋蛋白的组成及性能第46页
  4.1.2 加入丙酸钙第46页
  4.1.3 正交实验的优点第46页
  4.1.4 正交设计方法的步骤第46-48页
 4.2 实验部分第48页
  4.2.1 主要试剂和原料第48页
  4.2.2 主要实验仪器第48页
 4.3 膜的制备第48页
  4.3.1 膜的工艺流程第48页
  4.3.2 膜的贮存第48页
 4.4 膜性能的参数测定第48-49页
  4.4.1 理化指标第48页
  4.4.2 感观指标第48页
  4.4.3 营养指标第48-49页
  4.4.4 得到的膜的种类第49页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9-60页
  4.5.1 实验结果第49-53页
  4.5.2 结果与分析讨论第53-60页
 4.6 结论第60-61页
  4.6.1 本章的结论第60-61页
  4.6.2 小结第61页
 4.7 分析比较第61-63页
  4.7.1 与第二章进行分析比较第61页
  4.7.2 与第三章进行分析比较第61-62页
  4.7.3 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总结对比及课题的延伸第63-64页
 5.1 总结第63页
 5.2 课题研究的不足第63页
 5.3 课题的延伸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5页
致谢第75-76页
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文章目录第76-77页
附录一 论文中英文缩写的含义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eb GIS在设施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水稻化感种质鉴定与化感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