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国内外前概念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 第13-16页 |
·国内前概念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 第13-14页 |
·国外前概念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前概念的界定及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基本理论 | 第16-20页 |
·前概念 | 第16页 |
·前概念的特点 | 第16-18页 |
·广泛性 | 第16-17页 |
·稳固性 | 第17页 |
·不连贯性 | 第17页 |
·隐蔽性 | 第17-18页 |
·概念转变科学教学的基本理论 | 第18页 |
·概念转变的含义 | 第18页 |
·概念转变学习理论 | 第18页 |
·概念转变模型 | 第18页 |
·概念学习生态模型 | 第18页 |
·概念转变的方式研究 | 第18-20页 |
·充实 | 第18-19页 |
·重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学生前概念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教学的启发 | 第20-25页 |
·初中学生前概念的基本特点 | 第20-21页 |
·生活性 | 第20页 |
·自发性 | 第20页 |
·顽固性 | 第20-21页 |
·初中学生前概念的形成原因 | 第21-23页 |
·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造成学生前概念的形成 | 第21页 |
·大众传媒造成学生前概念的形成 | 第21-22页 |
·类化概念的干扰造成学生前概念的形成 | 第22页 |
·知识的负迁移造成学生前概念的形成 | 第22-23页 |
·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造成学生前概念的形成 | 第23页 |
·教师方面的因素造成学生前概念的形成 | 第23页 |
·学生前概念研究对改变教学方法的启示 | 第23-25页 |
·激发认知冲突的教学方法 | 第23-24页 |
·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的教学方法 | 第24页 |
·倡导合作学习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前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案例研究 | 第25-54页 |
·前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 第25-42页 |
·创设情境,引发、解决认知冲突,转变学生科学前概念 | 第25-32页 |
·运用元认知策略,转变学生科学前概念 | 第32-34页 |
·通过开展探究学习,转变学生科学前概念 | 第34-36页 |
·开展合作学习的模式,转变学生科学前概念 | 第36-38页 |
·掌握科学思维方式,实现科学概念建构,转变学生科学前概念 | 第38-41页 |
·形成科学概念体系,转变学生前概念 | 第41-42页 |
·初中科学课堂转变学生前概念教学策略实施的流程 | 第42-44页 |
·初中科学课堂转变学生前概念教学案例——植物的呼吸 | 第44-54页 |
第五章 概念转变策略在中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 第54-62页 |
·实验目的 | 第54页 |
·实验假设 | 第54页 |
·实验对象 | 第54页 |
·实验变量 | 第54-55页 |
·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实验过程 | 第56-57页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57-60页 |
·实验结论 | 第60-62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2-65页 |
·研究总结 | 第62-63页 |
·思考与建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1 | 第70-72页 |
附录2 | 第72-74页 |
附录3 | 第74-77页 |
附录4 | 第77-81页 |
附录5 | 第81-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