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文献综述茯砖茶中的“金花菌” | 第14-35页 |
一、茯砖茶概况 | 第14-17页 |
1、茯砖茶的加工方法和风味特征 | 第14-15页 |
2、茯砖茶的生产与传播 | 第15-17页 |
二、砖茶中微生物的研究 | 第17-22页 |
1、黑茶和砖茶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 第17-18页 |
2、砖茶渥堆中微生物的变化和作用 | 第18-21页 |
3、茯砖茶中的微生物 | 第21-22页 |
三、茯砖茶中“金花菌”的研究 | 第22-29页 |
1、茯砖茶与“金花菌” | 第22-24页 |
2、“金花菌”的分类鉴定 | 第24-25页 |
3、散囊菌的分类鉴定 | 第25-27页 |
4、真菌分类鉴定最近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 第27-29页 |
四、茯砖茶品质风味的形成 | 第29-30页 |
五、结束语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研究内容 | 第35-102页 |
第一章 不同砖茶及制茶原料中“金花菌”的分离 | 第35-44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36-37页 |
1.1 供试茶样的来源与保存 | 第36页 |
1.2 茶样中“金花菌”的分离 | 第36-37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2.1 用直接分离法进行部分成品砖茶中“金花菌”的分离 | 第37-40页 |
2.2 用稀释平板法进行不同茶样中“金花菌”的分离 | 第40-42页 |
3.讨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第二章 “金花菌”的生长特性研究 | 第44-59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45-46页 |
1.1 供试菌株的来源与保存 | 第45页 |
1.2 培养基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5-46页 |
1.3 温度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6页 |
1.4 pH值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6页 |
1.5 NaCl浓度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6页 |
1.6 蔗糖浓度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6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46-56页 |
2.1 培养基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6-53页 |
2.2 温度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53-54页 |
2.3 pH值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54页 |
2.4 NaCl浓度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54-55页 |
2.5 蔗糖浓度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55-56页 |
3.讨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第三章 “金花菌”的分类鉴定 | 第59-77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60-62页 |
1.1 供试菌株的来源与保存 | 第60页 |
1.2 培养基 | 第60页 |
1.3 菌株的显微结构观察和摄影 | 第60-61页 |
1.4 供试菌株的酯酶同工酶电泳及可溶性蛋白的SDS-PAGE | 第61-62页 |
1.5 聚类分析 | 第62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62-74页 |
2.1 供试菌株的有性生殖结构 | 第62-67页 |
2.2 供试菌株的无性繁殖结构 | 第67-69页 |
2.3 供试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69-71页 |
2.4 供试菌株可溶性蛋白的SDS-PAGE | 第71-73页 |
2.5 供试菌株的分类地位 | 第73-74页 |
3.讨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第四章 “金花菌”对茯砖茶品质的影响 | 第77-91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78-82页 |
1.1 供试茶样来源与保存 | 第78页 |
1.2 “金花菌”的接种 | 第78-79页 |
1.3 样品制备 | 第79页 |
1.4 茶样干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79页 |
1.5 水浸出物的测定 | 第79-80页 |
1.6 茶多酚的测定 | 第80页 |
1.7 氨基酸的测定 | 第80页 |
1.8 咖啡碱的测定 | 第80-81页 |
1.9 黄酮苷的测定 | 第81页 |
1.10 茶样香气精油制备 | 第81-82页 |
1.11 用GC-MS法测定茶样香气成分 | 第82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82-89页 |
2.1 供试茶样的部分生化成分含量 | 第82-83页 |
2.2 部分供试茯砖茶样的香气成分含量 | 第83-88页 |
2.3 “金花菌”对茯砖茶品质的影响 | 第88-89页 |
3.讨论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1页 |
第五章 不同砖茶及制茶原料中其它微生物的分离及“金花菌”对部分微生物的拮抗作用 | 第91-102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92-94页 |
1.1 供试茶样的来源与保存 | 第92页 |
1.2 供试菌株及来源 | 第92-93页 |
1.3 茶样中其它微生物的分离 | 第93页 |
1.4 “金花菌”对其它微生物的作用 | 第93-94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94-100页 |
2.1 用直接分离法进行部分成品砖茶中其它真菌的分离 | 第94-96页 |
2.2 用稀释平板法进行不同茶样中其它微生物的分离 | 第96-97页 |
2.3 “金花菌”对细菌和酵母菌的拮抗作用 | 第97-98页 |
2.4 “金花菌”对真菌的拮抗作用 | 第98-100页 |
2.5 “金花菌”对放线菌的拮抗作用 | 第100页 |
3.讨论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2页 |
综合讨论 | 第102-105页 |
全文总结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