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8-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心理生理测试工具(系统)的发展 | 第9-10页 |
1.1.3 人体心理生理指标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1.1.4 小结 | 第12页 |
1.2 课题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 本研究相关术语界定 | 第13-14页 |
1.3.1 教育教学传播效果 | 第13页 |
1.3.2 人体心理生理指标 | 第13-14页 |
1.3.3 心理生理信息 | 第14页 |
1.3.4 虚拟仪器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步骤 | 第14-15页 |
1.4.1 第一阶段 | 第14页 |
1.4.2 第二阶段 | 第14页 |
1.4.3 第三阶段 | 第14页 |
1.4.4 第四阶段 | 第14-15页 |
第2章 生理指标的选择 | 第15-22页 |
2.1 常用的人体生理指标 | 第15-17页 |
2.1.1 皮肤电反应 | 第15页 |
2.1.2 循环系统的指标 | 第15-16页 |
2.1.3 呼吸 | 第16页 |
2.1.4 语图分析法 | 第16-17页 |
2.1.5 脑电波 | 第17页 |
2.1.6 生化指标 | 第17页 |
2.2 适用于教育技术领域生理问题研究的生理指标选择 | 第17-19页 |
2.3 皮肤电反应概述 | 第19-22页 |
第3章 系统设计 | 第22-35页 |
3.1 系统设计思想与设计目标 | 第22-24页 |
3.2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4-29页 |
3.2.1 媒体刺激呈现系统 | 第24-25页 |
3.2.2 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 第25-26页 |
3.2.3 同步记录系统 | 第26-27页 |
3.2.4 通信接口设计 | 第27页 |
3.2.5 系统的联接与抗干扰技术 | 第27-29页 |
3.3 系统软件设计 | 第29-35页 |
3.3.1 开发环境 | 第29页 |
3.3.2 开发工具 | 第29-33页 |
3.3.3 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 第33-35页 |
第4章 系统软件实现 | 第35-90页 |
4.1 利用LabVIEW开发应用程序的步骤 | 第35页 |
4.2 数据存储格式 | 第35-36页 |
4.3 实验配置模块 | 第36-38页 |
4.4 生理信号采集模块 | 第38-46页 |
4.5 基于网络的生理信号分布式采集模块 | 第46-52页 |
4.6 生理信号回放模块 | 第52-53页 |
4.7 生理信号分析处理模块 | 第53-85页 |
4.7.1 波形修正 | 第53-56页 |
4.7.2 波形压缩 | 第56-58页 |
4.7.3 平均值与方差 | 第58-60页 |
4.7.4 t检验 | 第60-63页 |
4.7.5 F检验 | 第63-65页 |
4.7.6 A-S平面分析 | 第65-70页 |
4.7.7 (A-f-S)-t平面分析 | 第70-74页 |
4.7.8 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 第74-81页 |
4.7.9 频谱分析 | 第81-85页 |
4.8 分析报告生成打印模块 | 第85-87页 |
4.9 帮助模块 | 第87-88页 |
4.10 系统文档资料的完成 | 第88页 |
4.11 软件实现的关键技术 | 第88-90页 |
第5章 系统应用 | 第90-100页 |
5.1 系统的使用方法 | 第90-91页 |
5.2 系统应用评价 | 第91-10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00-102页 |
6.1 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6.2 后续研究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7页 |
附录 (DTAS-SPPRI系统使用指南) | 第107-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